嘿嘿,这个好像是逻辑性的问题
因为他成型了(粉状)所以才叫洗衣粉的
中国的洗衣粉制造技术和工艺是学习欧美的,洗衣剂主要有洗衣皂、洗衣粉和洗衣液3大种类。
目前有据可查的,最早的皂配方是在公元前22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生活的苏美尔人使用的,用水与碱性植物灰和肉桂油混合形成皂,但无法确认这个配方是什么时候发明的。也有传说皂最早是古罗马人在祭神的时候偶然发明的。古罗马人在祭神的时候,烧烤的牛羊油滴在草木灰里,形成“油脂球”,而沾了“油脂球”的衣服,水洗的时候很容易洗干净,从此古罗马人就开始使用“油脂球”来清洗衣服,也就是最早的肥皂。1916年,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油脂的短缺,催生了合成洗涤剂(主要成分支链烷基苯磺酸盐和短链烷基萘磺酸盐)。但是由于没有助剂的帮助,这种早期的合成洗涤剂洗涤效果不好,不如肥皂,因此,发展极为缓慢。
1930年-1945年,长链烷基苯磺酸盐成为合成洗涤剂的主要成分。1950年以后,人们找到了合适的助剂三聚磷酸钠,大大提高了合成洗涤剂(也就是洗衣粉)的去污能力。从此以后,洗衣粉得到而立长足的发展,成为最主流的衣物洗涤剂。1958年,北美市场出现了第一个织物重垢液体洗衣剂。从发展历史来看,可以将洗衣皂设定为第1代衣物洗涤剂,洗衣粉为第2代衣物洗涤剂,洗衣液是第3代衣物洗涤剂。
洗衣液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的新一代织物洗涤产品,可以分为结构型和非结构型两大类。结构型洗衣液采用烷基苯磺酸钠LAS、烷基聚氧钠醚AEO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等表面活性剂与沸石、碳酸钠等无机助剂和聚合物稳定剂相配合,采用特殊的生产工艺生产出外观粘稠均一的不透明乳液状产品(为层状液晶体系),其特点是配方是配方成分较为接近洗衣粉,无机助剂含量高,具配方和生产工艺要求较高。目前结构型洗衣液品种较少。
非结构型洗衣液是目前国内外洗衣液产品的主流,以表面活性剂为主,助剂含量较低,多为透明或半透明均一液体。非结构型洗衣液的表面活性剂可选范围很宽,根据产品特点,阴离子、非离子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均可使用。
因此,具有更多的发展空间。非结构型洗衣液的pH值较低,为中性至弱碱性范围,更适用于丝毛等质地织物的洗涤,对皮肤刺激性较小,也适用于手洗。非结构型洗衣液洗衣液溶解迅速,去污力好,满足日常生活的洗涤需求,并且容易实现多功能化,可以获得柔软、抗菌及芳香等功效。缺点是目前的单位售价可能比洗衣粉较高。可见,洗衣液相对于传统的织物洗涤剂,具有更多的优点和功能,更加适合现代家庭洗衣的需求,在不久的将来必须在较大程度上取代传统衣物洗涤剂而成为主流。
其实洗衣服用什么形状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效果,就目前而言,洗衣液得效果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