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影响
成立联合国
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苏、美、英、法、中五国通过大西洋会晤、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就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搭成了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确立了维护战后世界秩序的国际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制度的创建,根据雅尔塔会议协定,1945年10月24日发起成立了联合国,中、美、苏、英、法则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48年以来,安理会共授权进行了60余项维和行动。联合国先后组织制定了从不扩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等数百个国际条约。
在战后初期新建立起来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成为战后国际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国际经济组织。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现代国际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关于告发及惩处欧洲各轴心国家主要战犯”的伦敦协定和《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从1945年开始对法西斯德国主要战犯进行了国际审判。
而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由中、苏、美、英等11国代表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从1946年开始在日本东京对日本法西斯战犯进行了审判。《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及其司法实践,对战争法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国际法院于1946年在海牙设立。
民族独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鼓舞下,亚非拉地区掀起了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潮。首先,在亚洲的东部,中国、越南、朝鲜革命的胜利,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50年代中期,民族解放运动扩展到中东、北非。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以来,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心在非洲,到80年代初除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外,非洲国家几乎都取得独立。拉丁美洲战后民族运动也在深入发展,其中1959年的古巴革命胜利,影响尤为重要。
60年代以来,亚非拉总共有104个民族独立国家,其中新独立国家达69个。这一系列斗争的胜利摧毁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结束了几百年的殖民统治,深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民族独立国家的普遍出现为发展中国家走上世界舞台奠定了基础。
战后世界政治的一个重大变化是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而第三世界的崛起就是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和发展的集中表现。1955年亚非会议的召开,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诞生及随后七十七国集团的形成是第三世界崛起的三大标志。
其中1959年古巴革命的胜利,60年代印度支那三国人民抗美救国斗争,70年代拉美国家发起争取200海里海洋权的斗争,还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斗争为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震动了当时的世界,极大地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两极阵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彻底打破了数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促使世界历史从一个欧洲列强主宰的时代,逐步过渡到一个两极格局的时代。
战后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形成了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从两大阵营的对峙到两极对抗的世界政治格局。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发生了改变。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向希腊、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并派遣美国军事人员。标志着战后美国等西方国家执行“冷战”政策和东西方之间特别是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这两大组织的建立,由此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长期对立的局面。
美苏在战后分别以“世界宪兵”和“世界革命中心”的特殊地位自居,使大批国家处于不平等的依附地位。后来,被控制的“盟国”和“兄弟国家”情况虽有较大变化。但也未能完全摆脱受制境况。
科技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战期间,为了战争的需要,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发展相应的科学技术,制造新式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用于制造作战武器的科学技术为和平事业服务,推动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进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机械化时代特有的典型战争形态,其军事上的成功与失败和战争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内燃机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群与作战理论、战术的结合程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两类新兴技术的悄然发展,决定了机械化战争的来临。
一类是飞机、坦克、大型舰船制造技术,另一类是电子通信技术。坦克和飞机广泛密集的使用,使美英和苏联采用了新的作战理论和战术,美英开始形成空中火力支援地面、密集使用机动兵器的战役理论和战术,苏军则重新恢复了大纵深作战理论。
在战争开始向有利于反法西斯联盟转化的同时,三大新技术的发展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保障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电子技术群的发展。雷达、声纳及其它电子通讯器材的改进与应用,飞弹技术群的出现、火箭推进技术的发展、核技术的诞生。
扩展资料:
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苏联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在美苏实力的基础上,根据雅尔塔等会议规定的原则,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确立了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
一超多强与多极化
随着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苏联解体(1991年),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形成了“一超(指美国)多强(多指中国、欧盟、俄罗斯与日本)”的世界格局,但是这一世界格局并不稳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欧盟一体化建设、俄罗斯振兴经济的计划以及日本的经济力量,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
这三个体系的相同之处
1、背景:都是战争的产物;都是在实力的基础上确立的,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2、形成方式:都是以召开国际会议的方式;
3、内容:都包括划分世界版图、宰割弱小民族、划分势力范围的内容;
4、组织:都建立了维护这一体系的国际组织;
5、结果:都暂时协调了各国的关系,出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同之处
1、核心国家:从英法主宰世界、美日在亚太地区争夺到美苏两分天下;
2、两种不同性质国家关系:从对社会主义苏联的仇视、排斥到和平共处;
3、处置战败国:从宰割战败国到解除法西斯体制,使德日走上了民主化道路;
4、组织:国联成为英法操纵下的侵略扩张的工具,而联合国则日益成为伸张正义的讲坛;
5、崩溃原因:随着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瓦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随之瓦解。
两极格局解体与以前格局的区别
1、方式不同:以前经过大战,战胜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而后者则没有这种情况。
2、形成过程:以前是旧格局瓦解之后就会形成新格局;而后者新格局的形成则需要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