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败原因:
1、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革命派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企图以承认帝国主义在华侵略特权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这就放弃了反帝斗争。
革命派只将清政府看作唯一的敌人,把“反满”当作革命的目标,没有认识到清政府是地主代表所掌握的国家机器,单纯“反满”是不能消灭中国封建势力的,正因为如此,就给袁世凯窃取革命政权,破坏革命造成了可乘之机。
2、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依靠和充分发动群众,特别是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
他们在革命过程中利用过会党、新军,而不去发动广大农民,提出了“平均地权”口号,却反对农民利用暴力推毁封建阶级的基础。
因此,武昌起义后,中国农村的封建势力没有受到打击,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丝毫触动。当农民群众自发掀起反封建斗争时,革命派站在农民阶级对立面,加以制止和镇压。
3、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组织,作为领导革命的核心力量。
同盟会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组织松懈,内部派系纷杂,矛盾重重。他们缺乏正确的思想武器,不能识破中外敌人破坏革命的种种阴谋。
革命胜利后,部分革命党人放弃革命,转化为新官僚、新政客、新军阀,使革命派陷入一片混乱。孙中山对此十分痛心,力图挽救垂败的革命,但未能成功。
4、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充分掌握有组织的革命武装,缺乏用以达到革命目的的有力工具,根本没有力量来创建和保卫中央与地方的革命政权。
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采取武装斗争的道路,却未能建立或组织一支强有力的武装,而且主要依靠运动新军。由新军转化过来的革命军,以及新招收的大量革命军都没有经过正规、严格的训练,无力抗衡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粉碎袁世凯篡权夺国的反革命活动,而使革命遭受惨败。
二、经验与教训
1、只有由中华民族自身主导的革命才能救中国
这一结论具体包括了两层含义,首先就是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必须由受压迫民族本身主导完成,不能对帝国主义势力存在任何幻想或寄望于其他外部势力的介入来实现革命目标。
辛亥革命所遵循的基本上依靠本民族力量独立自主地进行革命的基本方针,不仅引导中国最终走上了独立自主和富强文明的道路,而且也教育了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者,使他们更有可能看破帝国主义的虚伪性,对本民族人民的革命性产生更大的信心。
其次就是如何正确处理外来经验和本国具体国情的关系。不可否认,辛亥革命的发生和部分成功的确受到了此前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经验的直接影响,但它结果的局限性又表明,中国革命的胜利不可能依靠任何既有的外国模式来实现。
事实上,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也很快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如孙中山后来就明确提出,中国的变革应当学习西方、借鉴西方,但根本目标还是要超越西方,不为后者所同化。
当然,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者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在实践中无法在照搬西方模式而为帝国主义所掣肘,和在深入群众、将外来经验同本国具体国情紧密结合起来这两条道路中间作出决然的取舍,但由辛亥革命实践所引发的对中国革命现实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毕竟启发了更先进的革命领导阶级及其政党组织去更科学、系统地规划中国革命的前景。以辛亥革命为分水岭,之前中国现代化的模式主要是接受理解外来的现代化理念。
以此颠覆不利于实现现代化的传统因素;而革命后自然转变为更多地考虑中国现代化的实际条件,规划符合中国革命自身需要的现实方案。
2、实现现代化必须扫除国家层面的制度障碍,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毫无疑问,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首先是国家政权问题。辛亥革命前后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代表落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反动政治势力从来就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而当时中国历史的发展需要和所提供的现实时代条件等已经不可能选择暴力革命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方式来扫除现代化进程上的障碍。
就其实质而言,辛亥革命未能完全成功并不是由于它选择对反动势力采取暴力革命斗争和武装夺权的手段,而是由于革命的领导者没能始终坚定地沿着彻底的、毫不妥协的革命道路继续前进。
当然,辛亥革命的实践也充分证明,现代化进程不仅意味着国家政体上的根本变革,而且也与整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内的全方位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
首先,就现代国家建构而言,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任务就表现为在摧毁封建一统的基础上重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但也正是由于这一任务的空前复杂和艰巨性,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不可能通过一次暴风骤雨式的短暂革命彻底地完成革命目标。
辛亥革命在打破封建一统局面之后并未能马上代之以新的民族和国家认同基础上的政治统一,就证明了仅仅在国家制度层面的革命和变革中,就存在许多复杂多变的因素。
其次,在经济领域内,不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就不可能彻底地解放出受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秩序所束缚的社会生产力,更不可能让更多的社会阶级阶层平等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再次,与政治经济领域的现代化相比,社会、文化领域的现代化任务尽管更加琐碎,但却在事实上起到了影响和制约政治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当然,其中传统因素的稳定性也远较前两者为大,这就更需要革命者确立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在与最广大基层群众的紧密结合中完成这些复杂而必要的革命任务。
3、表明中国革命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辩证否定中不断完善的过程
在20世纪的中国革命史中,辛亥革命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强调辛亥革命的开创性历史意义,所指的就是在客观评价辛亥革命成败得失的同时。
更应当注重以其为一个新时代起点,启发了当时的中国人在曲折的实践中对许多此前未曾遇到过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更应当注重以其为切入点,正确认识和评价整部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史的价值。
从感性的认识西方殖民者的“船坚炮利”的器物之便到发掘其背后的先进制度因素,以及进一步思考塑造和支撑制度的深层原因,近代中国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一个对前一时期变革成果否定和超越、进而思考解决新问题的过程。
扩展资料: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重大胜利,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2、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打乱了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在中国建立的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因为随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也就猛烈冲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使帝国主义利用清政府奴役中国人民的美梦彻底破灭。
3、辛亥革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辛亥革命的暴风骤雨,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束缚。
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保护和奖励工商业的政策、法令鼓舞下,各地相继出现了各种实业团体,筹资创建工厂,发行实业报刊,设立工业学校。社会迅速掀起创办实业的热潮,从而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民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促进了中华民族新觉醒。专制君主的打倒,民主思潮的高涨,打破了束缚人们的精神枷索,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了人民的革命精神,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从此民主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5、辛亥革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文化、教育的政策、法令,有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同时还颁布了剪辫、放足等革除各种陋习的法令,对中国社会风俗的演变产生了很大影响。
6、辛亥革命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极大地鼓舞了亚洲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亚洲一些国家掀起了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有力地冲击了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统治。
因此,辛亥革命革命不仅是政治大革命,而且是一场社会大革命、思想大革命;它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而且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亥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 为中国打开进步的闸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