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就是指没有心理疾病吗?

2020-10-29 健康养生 221阅读
心理健康标准:
一般说来,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而是他们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积极地寻求改变不利现状的新途径。他们能够深切领悟人生冲突的严峻性和不可回避性,也能深刻体察人性的阴阳善恶。他们是那些能够自由、适度地表达、展现自己个性的人,并且和环境和谐地相处。他们善于不断地学习,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地充实自己。他们也会享受美好人生,同时也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他们不会去钻牛角尖,而是善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挥 除此之外还可以总结为“六大维度”“: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儿童心理健康的六大标准 根据我国青春期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他们达到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六个心理品质: 一、智力发育正常,即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 二、稳定的情绪。尽管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但不会持续长久。 三、能正确认识自己,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 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理解他人,学习他人长处,友善、宽容地与人相处。 五、稳定、协调的个性,能对自己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 六、热爱生活,能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
心理疾病标准:
在专业理论上,心理与精神概念是相同的。所谓心理疾病,实属精神障碍范畴的一部分。对这类疾病的规范检查诊断,需要有系统的精神病学、心理学及相关医学等综合知识及临床经验。具体到每个求诊者,每种疾病时,还要依据国内外的有关诊断标准,一一检查对照。通常情况下,按中国的诊断标准(CCMD-3),要求符合“四标准”:
1.症状标准即每种病所具有的特异性临床症状表现。如抑郁症发作的症状标准是:心境低落,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或疲乏感;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内疚感;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反复出现想死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等。同样,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等,也都有各自的病症标志。
对这些症状的采集,须来自医生对病人的当面问答及现场观察。这一过程,也是精神(心理)检查的首要过程。现在,有不少病人是由其父母及亲友替诊,由他们转达病人的状况,让医生做判断;或要求医生传授招数,回去照做。经验证明,替诊和本人来诊,结果大不相同。只有面对面地接触和交谈,医生才能察言观色,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
2.心理疾病的严重标准,主要不是看理化检查指标,而是以社会功能(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等)受损和给本人造成的痛苦或不良后果来衡量。这也是诊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3.症状出现多久才算有病,在心理诊断中,也有严格规定。如抑郁症的病程标准是,至少已持续两周。焦虑症的病程标准是,至少已6个月。强迫症的病程标准是,至少已3个月。惊恐障碍的病程标准是,在1个月内,至少有3次惊恐发作;或在首次发作后,害怕再发作的恐惧状态持续1个月。
4.心理疾病容易与许多精神和躯体疾病相混淆,每种心理疾病之间也有难辨之处。因此,还需排除鱼龙混杂的征兆,才能使诊断准确无误。
首先,需排除精神分裂症,即人们常说的精神病。现实生活中,这两类疾病多被混为一谈。当医生面对病人时,要检查病人有无精神病的临床特征。
其次,还要排除躯体疾病。心理疾病伴有许多躯体症状。如抑郁症病人有头昏、胸闷、乏力、食欲减退等;焦虑症病人有心慌、胃肠胀气、肢体麻木等。
心理疾病的诊查复杂严谨,需在了解病人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等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精神(心理)检查及排除其他疾病。这样得出的诊断结论才能令人信服。
这一看,就发现,没有心理疾病,但心理不一定健康,心理健康,一定没有心理疾病。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