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孔门七十二贤”,是孔子思想和学说的坚定追随者和实践者,也是儒学的积极传播者。那孔子是怎么教育学生的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
怎么教?四个关键词很有用!
以教师身份读《论语》,我读出四个关键词:有教无类、毫无隐瞒、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1、有教无类
孔子生活的年代,教育不能普及,好多人连人身自由都没有。所以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各种各样的学生都可以教,这是很伟大的。
2、毫无隐瞒
孔子对学生很坦诚,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他说:“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意思是说,我对你们一点没有隐瞒,如果我对你们隐瞒,我就不是你们老师。不要以为我有东西瞒着你们,我把自己的东西全教给你们了,把我对你们的判断全说给你们听了。
《论语》这本书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真实。透过那些文字,我们好像真的能感受到孔子的音容笑貌。书中甚至连孔子骂人的话都记下来了。孔子的学生宰予能说会道,可是有点懒惰。有一次,宰予白天睡大觉,孔子发现了,就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g也,于予与何诛?”现在哪个老师会这样评价学生?孔子很有趣,他就这么讲了,别人还记下来了。
3、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不是孔子自己说的,是后人读了《论语》提炼出来的。孔子对学生观察很细致,对学生的特点清清楚楚。所以他跟学生说话,往往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同样一个话题,面对不同学生,会有不一样的说法。这就是小班化教学的好处了。
现在很多学校班额很大,五六十个孩子挤在一个教室里,教师要细致入微地关注每个孩子,并有针对性地教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孔子的教学实践还是可以给我们带来启发的。比如,我们可以组织有效的小组学习,老师无法具体指导每一个孩子,但深入一个小组还是可行的。
4、循循善诱
孔子很懂得学生的学习规律,他知道,学一样知识、发展一种能力,教一次两次是不行的,必须举一反三。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颜回是非常善于举一反三的学生,所以孔子特别喜欢他。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样的话,可见师生相知。子贡还说,颜回听到了一,就知道了十。而他自己听到一只能知道二。
讲到举一反三,孔子还有一句话值得我们注意,他说,如果一个孩子不太会举一反三,就难教了。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师,但绝不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教师。有些学生光靠教师一方是教不好的。对此,孔子有很现实的认识。当下的教师承受着诸多压力,其中一条就是,很多人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教师就能把他教好,也应该把他教好。但在教育问题上,很多时候,家庭教育的影响力要比学校教育大得多。有一种说法叫“五加二小于七”。意思是,五天的学校教育,如果遇到不佳的两天家庭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
怎么学?也是教师要关注的事!
说完了怎么教,我们再来说说怎么学。这是学生的事,更是老师要关注的事。
1、群学意识,乐学为先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是不是可以将“三人”理解成一个学习小组,一个学习团队。孔子讲究互学互助。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团队的作用更是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习、工作,都需要依靠团队,才能获得更大的成绩。孔子还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有了兴趣才能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2、博学于文,多闻阙疑
孔子认为,要博学,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学习的好方法。学会质疑,就是学会了独立思考。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就是让学生获得了思辨力,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大有好处。
3、复习思考,记忆联想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提醒我们,要经常复习、经常思考,要注意知识的贯通,不要死读书。这是符合学习规律的。
4、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说,学习时有四件事情绝对不做。面对学问,你可以设想、可以提问,但不要乱猜。不要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应该多听别人的说法建议,不要主观臆断。
小编分享的以上内容您有哪些心得体会呢?喜欢别忘了点赞哦~
更多教育资讯关注“金八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