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020-10-28 综合 1947阅读

1、第一阶段(1919~1927)这一阶段被称为“大革命”时期

1919年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促成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宣告失败。

2、第二阶段(1927~1937)这一阶段被称为“土地革命”时期。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后,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辟了以井冈山为代表的无数农村革命根据地,并成功粉碎国民党数次“围剿”。1933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红军长征。

在此期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中共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战;而国民党为了稳固政权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最终导致国土沦丧。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3、第三阶段(1937~1945)这一阶段被称为“抗日战争”时期。

以“七七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八年全面抗战时期。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独立,极大地提高了国际地位。中国在此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4、第四阶段(1945~1949)这一阶段被称为“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进行重庆谈判,签订关于和平建国问题的协定(即“《双十协定》”)。1946年,蒋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

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战争最终获得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扩展资料:

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斗争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党在抗战中的强大影响力、巨大贡献和举足轻重的实力所决定的,是历史的评判和人民的公认。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于抗日的洪流中,带领全国人民英勇抗战,发挥了抗战的先锋模范和中流砥柱作用。

坚持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力地促进了全国抗战的开展。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下,中华民族空前觉醒,这是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作用的巨大成功。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统一战线随时都会破裂。

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战、团结、进步的旗帜,与国民党的妥协、分裂、倒退倾向进行了坚决斗争,迫使国民党不至于和不敢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分裂出来,从而巩固了统一战线,使全国抗战得以坚持。抗战末期,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蓬勃发展。

为了团结全民族和集中全国力量以粉碎日寇的新进攻,并准备对日反攻,中共中央采取“拉蒋抗日”的方针。为此,党决定同国民党重开谈判,千方百计地使国民党蒋介石留在统一战线内,直至抗战胜利。历史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坚持、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坚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当时全国人民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成功实践。

党把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融入到根据地的建设中,在根据地按照“三三”制原则,实行民主政治,发挥人民在民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广大人民抗日救国的政治热情,这与国民党政府在国统区推行一党专制、不给人民任何民主权利形成鲜明对照。

党在根据地努力从事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生活。在抗战最艰苦的年代,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实行卓有成效的精兵简政,减轻了人民的赋税负担,得到人民的拥护。中国共产党还致力于根据地先进文化建设,即建设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抗战时期的根据地建设是党执政的初步实践,为党的执政积累了经验,同时也向全国人民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光明前景,

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党和抗日根据地成为团结全国人民抗战的中心和走向民主进步、建立新中国的旗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