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贪嗔痴慢疑代表什么

2022-08-02 文化 205阅读

贪嗔痴慢疑是佛教所说的五毒心。贪、嗔、痴、慢、疑五种心会使人造作恶业,像毒药会妨碍人的修行,故称为五毒心。清除五毒心是修行者的重要工作,若五毒心不除而修禅定,则终究是邪定;修大神通或各种玄妙大法,若五毒心尚存,则可能会变成魔通或各种恶法。因此,欲修佛道必先除五毒心。

扩展资料:

其实普通人在酒桌上都懂得适可而止,并非别人让我们饮多少我们就饮多少,都会担心饮多了会醉,会失态,会干傻事儿,这种能自我约束的行为,遵纪守法等等就是一种持戒的表现。因此学佛不能太刻板和迂腐,并非是我们滴酒不沾就正确。

我们要以智慧心明白戒律产生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戒律绝不是修行的目的,只是一种防患的手段。戒律就象“补丁”,它是有了漏洞才会有“补丁”,我相信释迦牟尼佛若是现在驻世的话,订制的戒律肯定会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还有,有人放生,放鸡时说以后不能再吃鸡;放乌龟就说以后不能再吃乌龟等,不能明白这其中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这也是戒禁取见。甚至有人认为吃素就一定能开慧证果,所以他吃素,这也是戒禁取见。行菩萨道者是为了避免因他吃肉而要杀害众生,这不仅会使众生痛苦,自己造杀业,促成轮回受报的动因,同时还会增加自己在修持上的障碍。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