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2021-11-17 教育 169阅读

“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相信不少人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但不少人并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该如何理解?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要看看这句话的最早出处,是曾经的中科大党委书记——刘达传说的。他在1963年5月至1975年11月期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之后又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

在刘达传的传记中,摘录出以下一段话:

以前,科大流传一句话:“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来科大。”清华校园很大,空旷得像农村一样;北大校门是宫殿式的,校内建筑比较豪华;科大在教学方针上采取了重、紧、深。重:科大的学生五年要学的课程比清华、北大六年的课程还多;紧:时间紧;深:学生们五年级就学到学科前沿,像两弹功勋钱学森、郭永怀亲自给学生上的课,在全国是独此一校,相当于现在的硕士、博士生层次的课。

所以科大的师生把“星期天”叫做“星期七”,而且科大学生在高中时绝对是高才生,但到强手如林的科大,拼命尚能勉强应付,稍不努力就跟不上了,只有拼命了。

当年的中科大究竟强大到什么地步?

中科大建校的目标就是为了保证中国的科学前沿人才的培养!所以,师资力量几乎占据了当时所有中国可以拿得出手的科学家,华罗庚、钱学森、赵九章等全部在名单上,这可以称之为一所“专科学校”——专为发展科学技术设立的大学。?

该校有中国“科技英才的摇篮”之称,在国内外均享有较高声誉,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曾称赞其为“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创办于北京,1970年迁至安徽省合肥市,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中科大的科研实力不是普通大学比的了得,被称为我们国家的“麻省理工大学”,而且还有“千生一院”的说法,一千名学生里就有一两名院士,为我国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当时钱学森,华罗庚等大师都在中科大任教,把一生的心血都放在了科研上,真的是有拼命三郎的精神,所以都说中科大的师生搞科研不要命,才会有“不要命的中科大”这一说法。

当年的清华和北大是一穷一富吗?

之所以有“穷清华,富北大”的说法,是因为当年北大的学生基本是干部子弟或者家境较好的孩子,而清华的学生大多数出自寒门子弟,希望在清华这样顶尖的理工科学校学习一技之长,将来可以找一份不错的工作。

当今,清华北大和中科大的实力可以说不相上下,不分伯仲了!2018年高考录取正在进行,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学子能够考上这样的牛校!!!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