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结构是指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阴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地段有不同的分布。垂直结构是群落在空间中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
例如一片草原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动物分布。特别注意:题目中经常会考一座山从下至上分布着不同的树木,这种情况属于水平结构,不是垂直结构。
群落的成层现象保证了生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的利用自然条件。成层现象发育最好的是森林群落,林中有林冠(canopy)、下木(understorytree)、灌木(shrub)、草本(herb)和地被(ground)等层次。林冠直接接受阳光,是进行初级生产过程的主要地方,其发育状况直接影响到下面各层次。如果林冠是封闭的,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就发育不好;如林冠是相当开阔的,林下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就发育良好。
成层现象,以陆生植物为例,它包括地上和地下部分。决定地上部分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温度等条件,而决定地下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水分和养分。由此看出,成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环境条件越丰富群落的层次就愈多,层次结构就愈复杂。环境条件差,层次就少,层次结构也就愈简单。
拓展资料:
植物群落中,有一些植物,如藤本植物和附、寄生植物,它们并不独立形成层次,而是分别依附于各层次中直立的植物体上,称为层间植物。随着水、热条件愈加丰富,层间植物发育愈加繁茂。粗大木质的藤木植物是热带雨林特征之一。附生植物更是多种多样。层间植物主要在热带、亚热带森林中生长发育,而不是普遍于所有群落之中,但它们也是群落结构的一部分。
水生群落中,生态要求不同的各种生物也在不同深度的水体中占据各自的位置,而呈现出分层现象。它们的分层,主要取决于透光状况、水温和溶解氧的含量。一般可分为漂浮生物(neuston)、浮游生物(Plankton)、游泳生物(nekton)、底栖生物(benthos)、附底动物(epifauna)和底内动物(infaun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