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块没有锁倍频和外频的CPU,可以在BIOS中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
首先,在默认外频的条件下逐步提升倍频,并在超频过程中适当增加系统电压(尽量不要让电压增加的幅度超过0.3V,除非你有特别强劲的冷却系统)。每次超频后都在系统中运行相应的测试软件进行稳定性和性能的测试(如3D游戏、3DMark05以及Super PI等)。
找到最大可超主频后,再逐步低倍频而升高外频(保持主频不变),直至系统不稳定。外频的调节开始可以幅度较大,到后面需要逐MHz的调节。同样需要在系统中测试稳定性。
这样,在高倍频、低外频和高外频、低倍频能得到相同的主频的情况下,外频的提升有助于系统整体性能的上升。最后的结果即为最理想结果。
对于一块锁定倍频的CPU,超频无疑就简单一些,建议大家遵从15%原则进行调节,即:
首先将CPU外频增加15%,稳定测试通过,则再增加15%,直到不稳定。
在最后一次增加15%的基础上,该为增加10%,继续测试。
该为5%,继续测试。
该为MHz为单位,逐渐调节。
这样,就可以得到在你现有的冷却系统下的最大可超频率。
超频相关设置:
几乎所有的厂商都在其主板BIOS内加入了自己的特色超频设置选项,只要找到相关设置选项,对照主板说明书,就可在其中针对CPU超频的各种选项进行设置。当然,如果你的主板没有特色超频技术,也可以找到类似于“CPU Overclock Setting”的选项,并在其中设置相关参数,同样可达到目的,前提是要对BIOS中的各种参数要非常了解。
以下是BIOS各项超频设置选项,不同主板名称可能存在差异,可以参照主板说明书:
1、CPU FSB Frequency:CPU外频设置。由于多数CPU都锁定了倍频,因此调节外频就成了唯一可行的CPU超频手段。我们可以在外频基础值的基础上逐渐上调,并在每一次超频之后测试系统的稳定性,每次提升外频值不宜过大,否则就会出现系统不稳定甚至无法启动的情况。
2、FSB & Memory Clock:内存频率设置。针对现在的DDR/DDR2内存,一般会有“200MHz”(DDR400)、“266MHz”(DDR2 533)、“333MHz”(DDR2 667)以及“400MHz”(DDR2 800)等几个选项供选择,有时也以FSB频率:内存频率的比值形式出现。
内存设置:优异的内存性能在超频中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将“DRAM Timing Selectable”(或类似选项,表示调节内存的时序参数)选择为“By SPD”(即由内存自身SPD芯片控制)。如果你的内存芯片性能强,则可以选择“Manual”手动设置。
主要设置选项:
RAM Clock:为内存频率设置,可以根据我们的内存实际情况设置。
DRAM Timing:关于内存时序的设置,可以选择By SPD和Manual。选择Manual我们可以分别就内存的各参数进行具体的调整。一般情况选择“By SPD”。
CAS Latency:内存延迟,越小越好。
3、CPU Voltage:CPU核心电压设置。一般情况下,这个值不要轻易修改,如果发现当频率上升到某一阶段,系统产生不稳定现象时,此时可适当加大核心电压,一般我们以0.05V为基础单位逐步上调,最大调节幅度请不要超过0.3V,以防在过高电压下烧毁CPU。
4、Memory Voltage:内存电压。如果在超频内存之后发现不稳定,而你对自己的内存条又有信心,不妨适当加大内存电压,调节方法同CPU核心电压,一般情况下建议不对其做任何改动。
总结:对CPU进行超频,除了对步骤熟悉外,硬件条件也很重要,一般来说CPU制造工艺越先进、FSB总线频率相对较低、二级缓存较小,内存做工出色、时序较低、延迟较小的更适合超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