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春秋时期,中国人就提出“和为贵”
一、“以和为贵“的思想起源及其内涵
1.“以和为贵”的思想起源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发展史的文明古国,产生出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它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提供很多有用的资源,并蕴含了丰富的管理思想。中国自古崇尚“和谐”。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认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如今,在我国像“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万事和为贵”等“和谐”思想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2.“以和为贵”的内涵
儒家管理文化十分重视“和”。那么,什么是“和”呢?史伯说:“以他平他谓之和。”(《国语·郑语》)贾谊说:“刚柔得道谓之和”春秋时的晏婴认为“和”就是“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左传·昭公二十年》)。这里的“济”是“增加”的意思;“泄”是减少的意思。不足之处要增加,过多之处要减少。而孔子则进一步阐述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而不同”又成为人们处理一切事物都应该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后来的儒家提出“中和”的概念:“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