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传统文化“以和为贵”

2020-05-05 文化 169阅读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占有重要的位置,和合文化是中国人思想的精髓。三千多年前,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中有了“和”字。西周时期,周太史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和”的思想也有论述。孔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指出,“和”是国家政治和人际关系的价值理想,“札”即各种政治制度、道德规范,是达到“和”的具体手段。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于的思想,进而提出“人和”的思想,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他还认为,只有推行仁政,才能得到人和。道家学派的老子也十分重视“和”。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他还认为,“和”是“道”的作用。道之所以能够生万物,是因为道蕴含着阴阳两个相反相成的方面,阴阳相互摇荡,相互作用,形成了宇宙的和谐与万物的和谐。“和”是宇宙的本质,是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此外,墨家、法家、兵家对“和”的思想也有论述。
由此可鉴,而和合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以和为贵”的思想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起着一个
很重要的作用,“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价值观念,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与行为方式。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