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学生的品德教育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点。学校体育既要育体,还要育心,在体育运动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是当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对体育课堂提出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特点的分析,探讨性提出了体育课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的途径与方法,使德育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体育与德育的有机给合,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渗透体育是一种能将智慧、体质、意志和思想品德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任务除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理发展平衡外,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的毅力,也是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要使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形成健康体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如何正常与人交往、如何面对挫折等等,以提高他们将来独立面对社会的能力。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主要教育目标,让学生们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活动中提高自信心、团结合作意识、集体主义精神、情绪调控能力等,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将德育自然寓于体育之中。一、中学体育教育对德育的重要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全社会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大力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完善的中学教学中,德育是灵魂,而体育则是全面发展的有力保证,具有为德育提供健康而又精力充沛的受教主体的重要作用。体育教育首先包含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还包含着意志情感教育、挫折教育、体育活动中的拼搏精神和坚强毅力。总之,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全面型人才。从体育教材的性质来看,具有鲜明的德育特点,从体育课“身教胜于言教”的特点上看,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二、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五大教学目标,除了突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三个方面外,更加具体并强调了要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体育课程同德育、智育是紧密相联的,除了担负着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外,还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显然,德育教育已经成为体育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体育学科的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它与其他教学活动的区别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主要通过思想活动来学习和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思想品德教育多以说教为主,多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讲座法、读书指导法等方法。在现代的教育中,多数文化理论教育的古板性使得学生对其本身就有一种潜意识的排斥,如果再在其中加入同样没有激情的德育教育,只会白费力气,收效甚微。而体育学科的教学则是以教师思想活动为基础,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来传授和掌握知识、技术、技能,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体育教学是将学生品德的教育寓于学生身体活动之中的。它既有讲授体育理论知识的室内课,又有传授体育技能的室外课,多采用练习法、游戏法和矫正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言行、个性、爱好、意志品质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更多时候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教师可根据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反映出来的言行,因势利导,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既具体又实际,其事半功倍效果是其它学科所不及的。三、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一)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教育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措施和要求,它不仅能保证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活动能顺利地进行,同时还能产生作用很大的思想教育效果。它的内容包括:考勤制度、师生问好、着装规定、安全教育等方面。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过程。课堂常规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关键要灵活多样,结合实际,因势利导,这样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二) 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进行德育教育中学体育教学的每项内容都有其鲜明独特的教育性,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如进行队列练习时,强调注意力集中,严肃认真,步调一致的教育;通过各类集体项目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田径项目注重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求知欲望,引导和启发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三) 结合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德育教育学生的行为表现是思想活动和个性情感的真实写照。为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教育和疏导。如在课堂的统一练习内容中,有的积极参与,有的置身事外,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及时进行表扬或教育,热情地激发,耐心地引导,使个人融入集体,从而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四) 结合偶发事件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动态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德育的突发事件。体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如果得不到合理及时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如:学生之间产生冲突、集体间有摩擦等。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暂时性,这就要求教师做教育的有心人,密切关注学生的行动和表现,并及时抓住课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迅速抓住事件本质,合理地将其解决,不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五) 以学生为本,教师身正为范,人性化教育渗透德育教育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活动,但要明确学生为主体的定位,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认真对待教学,真诚关心、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学生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自觉的被接受,还能被转化为学生自身迫切的要求;教师身教重于言教,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要以良好的师行和精湛的技艺教育学生,在学生心理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和威望。在这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四、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的途径有很多,要想取得良好德育效果就必须选择一定的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体验法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练习手段,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如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在体育游戏中愉悦身心。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地实施德育,使学生在实践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良好的品质。2、竞争激励法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经常采用激励竞争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激励、体态暗示等手段来对学生进行鼓励,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用此法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使其正确地面对竞争与胜负,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又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与此同时,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必须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3、情感投入法体育教学是教师引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过程。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如对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多加鼓励,对生病学生多给温暖;经常进行师生交心活动,多表扬少批评等手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学生会自觉愉快地接受,甚至还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起到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作用。4、及时评价法体育教学过程是在动态中进行的。体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不同表现要善于抓住时机。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因势利导,及时开展表扬与批评,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良好的思想行为和拼搏精神,教师要做出好评,给予鼓励,以便树立正气,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有助于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对课堂表现出不良的思想行为和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应进行适当的批评,及时教育,启发学生自觉认识和改正;还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诱导,促其转化。5、信息传播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传播手段的现代化,学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亲耳听到或亲眼看到我国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情景。这是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利条件,因为这些宣传报道不但加深了学生进一步树立爱国主义的信念,并成为其刻苦学习、力争为国争得荣誉。五、结束语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积极的意识、正确的观念和坚韧的意志的最佳阶段或关键时期,是其行为习惯、性格特征、意志品质、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的形成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每位体育教师应该积极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素材,结合实际情况、捕捉有利的时机、采取有效手段,把德育内容融入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使德育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景、情景交融,体现体育教学潜在的价值,实现两者的有机渗透,使学生的体育与德育相互促进,不断发展。因此,作为体育教师,牢固树立“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爱护和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育之中,对学生开展有效、及时的疏导和调节,真正作到寓德育于体育教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