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作业: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社会有机体中的一部分?

2020-10-31 文化 152阅读
1. 概述
人类是自然界进化的产物,人类与自然之间存在复杂而广泛的联系。人类至诞生之日起就生活在自然中,受到自然的约束。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建立,人类也在改变着自然。可以说人类社会的诞生,标志着自然开始被分成两个部分:“天然自然”和“社会自然”。所谓“天然自然”,是指尚未打上人类实践烙印的那部分自然界;所谓“社会自然”,是指人类实践活动所改变的自然界,以及人类通过劳动创造和加工出来的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所有一切事物[1]。“天然自然”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类,其内部规律可以被人类研究,但是人类还不能控制利用它。“社会自然”的存在是依赖于人类的,它是因为人类的存在而存在的,人类的活动会直接影响这一部分自然的状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自然所占比例会越来越大。
在从古至今的文献中,科学、技术和社会是三个广为使用的名词。对于它们的定义,人们根据自己文章关注的重点,给出了不同的版本。在本文的最开始,这三者还要被重新定义一下,以使本文的论点清晰明确。“科学”是人类对自然存在的事物和由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研究活动,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天然自然科学和社会自然科学。“技术”是人类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天然自然”和创造“社会自然”中所进行的活动。“社会”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而创立的一套相互协作体系。
根据以上定义,科学与技术也是社会的一部分。但是科学和技术是社会的两个特殊的组成部分。首先,它们为社会发展提供原始动力的一部分;反过来,又受到社会的发展的影响。三者构成了复杂的耦合系统[2]。其次,科学和技术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独立性。由于科学与技术中大量范例的使用,其交流日渐脱离社会其他成员,其思想与成果日渐具有封闭性,这也就造成其行为和思想与社会的现状出现差异[3]。这种差异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社会的运转和发展。以上两点使得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变得必要和可行。
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存在广泛而复杂的联系。科学为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理论研究工具,技术为科学提供研究器具和研究对象;技术改造社会,为社会的变革提供物质上的支持,社会的变革又会影响技术的应用;社会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会限制科学的发展。在第二章,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地球上越来越多的地方留下了人类的足迹。 “社会自然”正在不断侵蚀“天然自然”的领地。两者交叉的领域越来越多,这在近代表现的尤为明显。在通过第三章的分析,可以看到在这两类研究中要采用不同的范式,并且提出了现在社会中的问题,即,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滞后性”。第四章将给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研究。最后一章是一些总结和展望。
2. 历史上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和技术是伴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正是由于进行合作分工,人类社会中一些人得以从繁重的生存劳动中解脱出来,思考周围自然的规律。这些善于思考的人成为氏族部落的祭祀、领袖和工匠。这一时期,因为缺乏正确的方法论,科学和技术只能称为感官和经验的积累。农业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因为有了农业,人类可以定居,可以有固定的粮食来源,人类进一步得以解放。农业的发展标志着“社会自然”的诞生,在其过程中促进了历法和天文学的发展。随着农业发展而来的是商品和村庄的诞生,这两者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形成的标志[3]。其标志着人类真正进入到分工合作的状态——社会。商业和村庄的诞生促进了数学和建筑学的发展。慢慢人类自发地认识到如何利用自然,如何从自然中获得更多的生活资料——使用更多的劳动力。随后不同的文明都不约而同的从氏族部落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
奴隶制社会的产生使社会的物质财富集中于奴隶主,这样社会中一部分(当然只是一少部分)人类从对生活的担忧中被解放出来,他们得以更深刻的思考周围的天然自然和社会自然。在奴隶制初期,人类拥有相对充足的生存空间,即“社会自然”相对“天然自然”是微小的,可以任意发展。这时的科学和技术更多的还是自发产生的,有一定的盲目性,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缺乏联系,也很少存在相互的转化。在缺少技术和社会的支持和干预下,科学中主要发展的是哲学部分;在没有理论的支持下和社会的关注下,技术还只是生产生活中经验的积累;在缺乏科学和技术发展所提供的动力时,社会处在一个半静止的状态。如西方的古希腊文明[4]和中国的商周文明[5,6],都是在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人类社会保持稳定最长时间的一段时期。直到“社会自然”的扩张达到当时科学技术的极限,社会进入到了奴隶制中期,即“社会自然”的发展开始越来越多的受到“天然自然”的约束。人类开始面对两种需求:(1)提高生产力,以便转化更多的“天然自然”为“社会自然”;(2)提高竞争力,以在人类内部占据更多的“社会自然”。这两点需求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社会开始对技术的发展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关注。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从事技术的社会成员的要求也随之在提高。社会体系中出现了技术人员这一分工,从而出现了专门以从事技术开发为工作的社会成员。在技术的发展中,这些技术人员不断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从而开始科学研究。正是在社会中出现从事这两项工作的成员后,科学和技术成为“社会”这一体系的组成部分,并日益与其他社会组成部分独立开来。这两项工作的成员开始不再单纯解决社会的需求,而是开始具有工作的自觉性。当技术的发展能够满足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后,来至社会的对技术发展的推动力开始减少。此时,正是这种自觉性成为推动科学和技术向前发展的动力,并把奴隶制社会送入它的晚期。
在奴隶制社会晚期,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促使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从而促使社会经济基础的改变,最终导致封建社会的建立。从奴隶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和可能性,取决于社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程度,以及原有社会组织结构的强度。一般来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程度越高,原有社会组织结构越弱,社会变革的可能性越大,时间也越早。这就造成了在一定时期内国家间社会组织结构和科学技术发展程度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会造成科学、技术在国家之间的传递。其过程可能是和平的,如日本向中国派遣使节学习文化[7];也可以是非和平的。在非和平的过程中可能是拥有高级科技的国家吞并运用科技优势吞并其他国家,如秦统一全国;也可能是拥有低级科技的国家占据拥有高级科技的国家,如日耳曼部落入侵古罗马帝国。无论传递过程是和平还是非和平的,从历史上来看,科学和技术在全体人类社会的总量是不断增加的。这就造成从世界范围内来讲,不同国家的社会组织结构是不断增强。
在随后的封建制与奴隶制混合交替的历史中,科学和技术在不同的社会中经历着相同的变化。在社会制度的初期,社会的需求促使技术的成长,技术的成长又带动科学的进步。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使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需求渐渐被满足。在社会制度的中期,当社会需求达到满足后,社会不再重视技术的发展,科学和技术在自身自觉性的推动下继续前进,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社会经济基础开始改变。在社会制度的后期,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开始向社会上层建筑提出变革的要求,社会制度转而抑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在一个社会发展的前中后三个阶段,社会组织强度对科学和技术的起不同的作用。一般来说,社会组织强度越高,在社会制度的初期和中期对科学和技术的推动作用越大,在社会制度的后期对科学和技术的阻碍作用也越大。所以组织强度高的社会在前中期,科学技术的发展领先于组织强度低的社会,但是在社会后期科学技术将快速地衰落速度,而且科学技术所达到的极限要低于组织强度低的社会。从这个角度看待社会的发展能够解释“李约瑟难题”[8]。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的组织结构要强于欧洲,在唐宋之前,中国的科技能够一直领先于世界。但是当中国社会发展到最辉煌时,科学和技术却开始衰落。之后,社会制度不断加强,而科学衰落的速度越快。反观欧洲中世纪,社会组织松散。虽然在中前期的发展要滞后于东方,社会发展到中期的时间也要长于中国,但是由于社会的阻碍作用要小于中国,所以欧洲科学和技术得以继续发展,最后达到社会变革所需要的阀值,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强大的集权制度虽然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它自身的存在,但是在面对其它社会的竞争时,必将让位于适应新兴生产力的社会制度。
科学和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是“技术资本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推动技术前进的动力不再是来至社会变革后社会的需求,而是来至对资本升值的需求。这种需求可以看作是无限的,这样克服了在之前社会制度中存在的社会对科学和技术的制约。“技术资本化”可以看作是一个全新社会的开端,因为技术和资本的发展是不相悖的,从此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支持。随着技术的发展,科学获得了更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手段。自从工业革命——这一“技术资本化”的典型事件在欧洲的诞生,近代人类见证了科学和技术是如何扩大人类的“社会自然”。但是“技术资本化”也带来了很多问题:(1)“技术资本化”后,资本升值成为技术发展的动力,进而影响技术的发展,同时间接的影响着科学的发展。这一过程使资本拥有对科学和技术发展进行选择的能力,由于资本其本身特有的缺陷,使得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变得畸形。(2)“技术资本化”后,科学和技术越来越多的被滥用,已经开始威胁人类的生存。(3)“技术资本化”后,使社会财富更快速地集中于资本家手中,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从历史回顾的角度,可以总结出:
1) 尽管社会制度千变万化,但是随着时间的前进,人类科学技术的总量是不断增加的。
2) 社会与科学之间是靠技术作为联系的桥梁。社会的需求会诉诸于技术的发展,而不是直接寻找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直接促进科学的进步,科学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技术。科学的发展并不能影响社会,要经过技术的转化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3) 科学和技术具有独立性和自觉性。科学和技术的历史传承性和熟练性要求,使其日益独立于社会其他组成成分,社会仅仅为其提供前进的动力,其研究过程有很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即使社会需求减少,科学和技术应会继续前进。这构成了社会变革的动力。
4) 社会对科学和技术的影响是短时的,科学和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是长期的。尽管科学和技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过社会可以通过人才培养和政策调整,在短时期内对科学和技术产生巨大的影响。科学和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一般是长时期的。社会可以轻易地阻止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而不对其构成任何短期伤害,但是长期来看,对科学和技术的抑制会使社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3. 科学和社会的关系
在这里还有必要详细探讨科学和社会的关系。因为科学作为社会进步的最初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同为研究事物的规律,但是如本文开篇定义的“天然自然科学”和“社会自然科学”之间却存在很大的不同。至伽利略时代开始,科学家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研究天然自然。由于历史的原因,也由于这一方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在研究社会自然时,后来者也习惯这一范式。但是由于在处理很多社会自然的问题时,研究者就是这一系统的一份子,且这一系统的运转规律远没有天然自然的规律明确。如何建立一套研究社会自然的范式,马克思和恩格斯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在近代科学的发展史中,可以发现科学与社会之间存在“滞后性”,即,对社会的发展滞后于人们对天然自然的研究,对社会自然的研究滞后于社会的发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如下三点:
1) “技术资本化”。正如上文所议,科学的成果必须通过技术才能影响社会。但是技术的资本化使得资本拥有对科学选择的权力,即只有那些能够使资本升值的科学比转化了。另一方面,有了资本的支持,技术可以在没有科学的验证下在社会中被运用。这种技术的滥用已经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如何解决它们,就需要研究者回到起点,用科学的手段研究其内在规律。错误已经造成,尽管很多错误人类可以在发生后修改,但是自然真的每次都会给人类改正的机会吗?
2) 科学的独立性。现在科学规范化的发展,已经使它与未经科学训练的普罗大众相隔离。这一部分是不得已而为之,另有一部分是科学家故意为之。科学往往被冠以“神圣”和“为人类造福”的光环,但实际上从事科学研究已经变成一种职业,而不是牺牲个人的一种奉献。真正造福人类的是工程师。之所以有这些言语,多半是因为科学家感到自己没有得到他在社会中应有地位的一种牢骚。而且这种思想日趋使其深埋于象牙塔中,从事一些别人看不懂而能显示其“神秘”的工作。
3) 科学研究的无组织性。虽然世界各国的科学界都存在学会等组织,但是科学研究的无组织性,却像是科学界的一条不成文规定。科学家将其自由研究的权利看得无比神圣。结果是,全社会从事科研的人数与日俱增,但是科学的研究变得日趋混乱。一个研究者不得不每天阅读大量的文献,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这些工作本可以通过有组织的规划得以简化。有组织的研究可以缩短科学与社会之间的“滞后性”。
4. 改进方法和对策
对于科学和技术采取错误的发展政策,只会使社会陷入落后挨打的局面。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必须在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关系的前提下,正确的认识科学和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调整国家对科学和技术的政策。
从历史的角度讲,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应该采取相应的科技政策,以最大的调动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科技资本化”在国家工业化初期可以起到调动积极性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分散的手段越来越暴露出它的不足:很多个体的行为会造成社会的问题,很多社会问题又没有人来解决。为了避免“技术资本化”和“科学与社会之间的滞后性”对科学研究的不良影响,应该建立包括各个专业的国家级的科学研究体系,统一组织各个学科科学研究的活动。对于“天然自然”的研究应该建立相关的技术部门,将科学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尽量减少社会相对其的滞后性;对于“社会自然”的研究,应建立研究机构与社会管理部门的合作机制,使人类在改造天然自然、创造社会自然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尽快得以解决,尽量减少科学研究相对社会的滞后性。总之,由国家组织的合作化研究是发展方向,减少“科学与社会之间的滞后性”是目标。
在现在的研究体制下,例如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研究体制下,选题应该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努力做到减少“科学与社会之间的滞后性”。
5. 总结
本文在回顾人类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讨论了科学和技术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据此,提出如何科学技术为当今社会服务的方法。现将本文的主要观点总结如下:
1)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动力。虽然社会的组织形式可以前进或者倒退,但是科学和技术的总量随着时间是增加的。科学和技术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和自发性。社会可以影响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速度,而不影响其自身运转,不过最终会使社会发展停滞不前。
2) 社会需求推动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推动科学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不能直接影响社会,并须通过技术进行转化。受“技术资本化”的推动,近代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但也造成“科学和社会之间的滞后性”,影响社会发展。这一问题应以国家组织科学研究的方式解决。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