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规律是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价值量。
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2、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3、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劳动复杂程度的关系。
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对立物,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商品经济最早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并进一步扩大,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出现了商品经济的重要媒介——商人。
扩展资料: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有两个一般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第二,生产资料和产品由不同的物质利益所拥有。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前提,是一切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这一决定性条件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家庭和私有制的出现而出现,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从事不同产品生产的不同产权主体之间进行需求交换的唯一可接受的方式就是等价交换。这样,产品就表现为商品,商品交换就发生了。
商品经济生产和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都与社会生产力有关,并最终会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自行消失。因此,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经济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