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诗歌及古典诗歌的两面旗帜
1、关于诗歌:中国文学中产生得最早的体裁(原始歌谣),也是中国文学中得到最为充分发挥的体裁。
2、我国古典诗歌的两面旗帜:
〈〈诗经〉〉:称为“诗”传统或“风”传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现实主义文学的源流与旗帜。
(二)〈〈诗经〉〉与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传统
1、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创作原则(特点)
(1)按照生活的实际样式再现生活。(再现性)
(2)通过对生活真实的、具体的、形象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表现性)
2、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在我国文学创作中的地位
(1)萌芽极早,如原始歌谣中的〈〈弹歌〉〉便是一首比较原始的现实主义诗歌,全诗虽然只有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却是原始渔猎时代人们劳动生活的反映。
(2) 在我国文学创作中占主导地位。
3、〈〈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源流,我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即是“风”诗传统的世代相传。。
(1)《诗经》》中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有:
〈〈国风〉〉中的两周民歌:〈〈豳风。七月〉〉、〈〈魏风。伐檀〉〉、《卫风。氓》、《郑风。溱洧》等。
“两雅”中的文人讽喻诗:〈〈大雅。桑柔〉〉〈〈小雅。十月之交〉〉等。
风雅:指〈〈诗经〉〉中以民歌和文人讽喻诗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作品。
(2)〈〈诗经〉〉的现实主义文学特征:
内容上: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批判现实。
艺术手法上:文风朴素;语言简洁;比兴手法的运用等。
(3)作品例析: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通“佸”)。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简评: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山村劳动妇女对她久役未归的丈夫的怀念之情。全诗写得朴素简净、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很自然地令人想起当时社会徭役的沉重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所谓的“野有征夫,家有怨妇”,激起人们对主人公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痛恨。这首诗“兴”的手法的运用也是值得称道的。
4、我国古典文学对《诗经》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1)两汉乐府民歌对〈〈诗经〉〉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继承:〈〈诗经〉〉民歌作品的特点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汉乐府民歌的特点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描写了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及现象,是反映汉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发展:在〈〈诗经〉〉创作的基础上,发展了以叙事为主的创作特色,将叙事诗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趋于成熟的阶段。如用五言写作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等(被后人誉为“古今第一首长诗)。高度的思想性及艺术性使汉乐府民歌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第二座里程碑。
(2)建安文学文学对〈〈诗经〉〉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三曹”、“七子”(王粲、陈琳、刘桢、阮瑀等)的创作及蔡琰的〈〈悲愤诗〉〉风格慷慨苍凉,掀起了我国文人诗的第一次现实主义创作热潮。
(3)唐诗对〈〈诗经〉〉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继承: 初唐的陈子昂自觉地继承“风雅比兴”传统(文论〈〈修竹篇序〉〉)
发展: 中唐的杜甫、白居易等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成就。
(4)自宋以下文学对〈〈诗经〉〉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王禹偁:宋代最早推崇杜甫和白居易的诗人,反对浮糜诗风,其诗简古雅淡、语言平易质朴,多有反映现实之作。
元好问:金元之际比较著名的诗人,其诗沉痛描绘了国破家亡、生灵涂炭的悲惨现实。
元明清三代:代表我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的不是诗歌,而是戏剧和小说。(〈〈红楼梦〉〉等)
来自:
http://liqi112526.blog.163.com/blog/static/153154412007111383849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