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的农村公共事业

2020-09-20 时事 123阅读

农村公共事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村有效供给,让更多公共服务惠及农民,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措施。针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薄弱环节,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对农村公共事业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最近几年,伴随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中央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农村,农村基础设施及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改善,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得到不同程度地缓解。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大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城乡二元结构衍生出的城乡分割,导致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失衡,农村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具体表现为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相比差距不小。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仍然偏低,已经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短板”,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羁绊。打破城乡二元藩篱,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迫在眉睫。
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进行了重点部署,勾勒了到2020年的战略目标和前进方向: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和社会福利水平,有效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农村公共事业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全局,是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必然要求。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完成2020年农村发展目标任务,必须着眼长远,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按照全会作出的八个方面的具体部署,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
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根本措施,通盘规划城乡发展,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必须进一步整合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农村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等民生八大工程加速实施。城市要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农村发展,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可以预见的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审视差距,展望未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利益观,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在实际行动中,在波澜壮阔的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推进制度创新,促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使我省公共服务整体水平迈入西部前列,构建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崭新格局。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