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就是合作。
十大商帮
(豫商、闽商、鲁商、浙商、粤商、潮商、苏商、晋商、徽商、沪商)
鲁商:地域分布包括济南、青岛、烟台、威海。鲁商始于商州,形成于春秋战国。文化特征:“忠信、商议、简约、谨慎”。鲁商“做生意时讲究不能亏良心,做生意时不能对不起朋友;谈生意没有酒,谈话就索然无味,把双方的友谊看得很重”。有人说他们是一手拿着《孙子兵法》,一手拿着《道德经》,务实、精明,代表人物是张瑞敏。
苏商:分布在江苏省,形成时期是明清时期。苏商大多起点高,不少创业企业多为知识型、技术型。江苏人经商以稳见长,自古到今,苏商大赚大亏、惊天动地的人不多。苏商具有经济头脑,注重薄利多销,不贪求厚利,以商品全部出手为原则,因此形成了‘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经营理念。他们主张“货殖为急”,“时任知物”,实业为主,商贸为副。强调信誉为本,精细作业。因为才子、士绅的不断加入,苏商的经商素质相对较高,这一点是苏商有别于其他商帮的重要标志。代表人物是朱德坤。
浙商:分布在浙江省,形成时期是明清时期。浙商文化的主要内涵特征表现在:积极稳健的政治态度;机智敏锐的战略眼光;个人自主的文化观念;见微知著、以小搏大的务实精神;勤俭刻苦、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民营、自发、自由”的体制优势,“特别能吃苦”、“敢冒风险、勇于创新”为浙商精神。他们既有白手起家的草根精神,也有自觉的历史文化继承,更会在不同的时代与时俱进,创造性地走在时代潮流的最前列。这些“敢为人先、善为人先”的群体在各地通过同乡联谊会、异地商会等形式,团结一心,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弘扬和发展了浙商精神的丰富内涵。代表人物是鲁冠球。
闽商:分布在 福建省,形成历史:宋元尤其是明清以来至今兴盛。闽商富于冒险精神,缘于宋元以来海洋贸易和明清时期犯禁下海的传统。自宋以来,福建特别是闽南地区的对外贸易,使闽商的眼界更为开阔,更少循规蹈距,其文化形态处于对中心与权威的游离边缘,又在多元文化的交织之中,因而也更具蔑视权威、敢于离经叛道。闽商“以商为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闽商模式”,其特点是:闽人爱经商、敢经商、善经商。闽商的“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胆略与魄力运作和“善观时变”的理性掌控,将闽商的特质与创业的平台完美而又现实地结合在一起。代表人物是丁志忠。
潮商:分布在汕头、深圳、潮州。崛起是在明朝以后。近代潮商发扬了古代潮商的冒险开拓、义利并举的商业思想。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同样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商。”这是一句被频繁引用来形容潮商的话。潮州人有“东方犹太人”之美誉。潮商既有魅力,又很神秘,被认为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有活力、最会赚钱的经商人群。据《周府》记载:“潮民力稼穑,收果木、蔗糖及鱼盐之利,经商不出布帛、米粟之门。”寥寥数语,尽显昔时潮汕之商业繁华。代表人物是李嘉诚、黄光裕。
粤商:分布在广东珠三角地区,形成历史是西汉初年。由于远离政治中心、与港澳相邻,最早培育和开放市场,最早接受东南亚产业转移,因此它们在全国形成了一种具有鲜明的南越区域色彩风格和带有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的企业群体,市场敏感性强、接纳和包容性强、讲求实效和稳健、注重实干和苦干。文化特性:自由开放、冒险开拓、以义制利、崇尚信誉。粤商行事低调、财不露白。多为韬光养晦的高手,往往神龙见首不见尾,但粤商是中国城市人中最忙碌的一群,以钱为人生第一要义。“要发财,忙起来”,是粤商的口头禅。代表人物是李东升。
晋商:山西及周边地区,形成于春秋时代,明清达到鼎盛,晋商认为诚信不欺是经商长久取胜的基本因素,所以把商业信誉看得高于一切,在其为人之道上也表现出了诚实忠厚的一面,并且一直保持着俭约自律的风尚。晋商的经营风格主要是坚毅、稳健、守信、通变。稳健是晋商的传统作风,晋商特点:以末起家,以本守之。晋商票号即中国金融业的鼻祖。重视信息,预测行市,垄断市场,这是晋商致富的重要途径。代表人物是霍英东。
豫商:河南及中原一带,中国最早的商人,4000年前已经善于经商。文化特性:艰苦创业,勇闯市场,诚信为本、造福社会。 “草根成长,信用为本,行商无疆,传承有脉”作为新豫商的特征。草根成长是豫商最明显的特征,而创新是新豫商崛起的神秘力量。中原文化有优秀的一面,热情、忠厚、诚信,也有其不好的一面,小农意识不但会影响团结,还会阻碍发展。代表人物是朱保国。
徽商:俗称徽帮,他们的面比较小,就是徽州府,宋代逐渐形成,明清时商业活动遍及全国,在长江中下游一代很有市场,经营业务主要是盐、米、茶、纸、木材、典当和对外贸易。安徽人做生意重诚信,讲仁义是有名在外的。徽商中不乏饱学之士,贾而好儒,亦贾亦儒,这是安徽商人的传统。有句民谚说:“无徽不成商”,说的是安徽人会做生意。
沪商分布于长江三角洲一带,南宋中叶及元朝以来,港口贸易使其日益兴盛。沪商精明、谨慎小心。代表人物是江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