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问题的根本观念和具体观点组成的思想体系。
2、价值观的构成要素
价值观包括两大组成部分,一是关于价值问题的根本观念,可以称为前提性的价值观;二是关于价值问题的具体观点,可以称为个论性的价值观。
前者具有抽象性、根本性;后者具有具体性、丰富性。两者之间的关系体现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
整个价值观体系包括多种要素,但最基本的要素有五个,涉及五个基本问题。
Ⅰ 前提性的价值观包括价值定义和价值标准两个根本性要素及其问题。
①价值定义回答“价值是什么?”的问题,有两类对立的看法:
一类看法认为,价值是一个属性范畴,价值是事物的属性。
另一类看法认为,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价值是客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这类看法又分为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作用,积极作用是“正价值”,简称价值;消极作用是“负价值”。
第二种观点认为,价值只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作用,“负价值”的概念是不科学的。
第三种观点认为,价值仅仅是主体认定的客体对主体的积极作用,价值是客体性和主体性的统一。
②价值标准回答“确认事物是否有价值的原则是什么?”的问题,有两类对立的看法:
一类看法认为,确认价值的原则是“有利于个人全面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这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即社会主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价值标准。
另一类看法认为,确认价值的原则是“满足个人的需求”。只要能够满足个人欲望,醉死梦生的毒品、为非作歹的凶器都是有价值的。
Ⅱ 个论性的价值观包括价值客体、价值评价和价值手段三个核心性要素及其问题。这三个要素也是人类价值行为(价值实践)的核心要素,人们总是经过价值评价,选定价值客体;利用价值手段,获得价值客体。
③价值客体(价值对象)是价值主体所追求的事物,也是价值评价的对象。在个人价值观中,它们都是具体的:可能是萝卜,也可能是白菜;可能是人参(药材),也可能是罂粟(毒品)。
④价值评价是价值主体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客体的价值进行评定(有无价值)和估价(价值大小)。
⑤价值手段是价值主体获得价值客体的各种工具(硬件)和程序(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