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020-08-16 时事 74阅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根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结论。2001年11月,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强调,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还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就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把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确定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并明确了基本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明确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抓好的一项重要任务。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提出的一项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从国际环境来看,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从国内环境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同时,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成功应对来自内外部环境的挑战,不断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构建和谐社会是解决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还存在着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如果任其发展,就会挫伤人民群众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就会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局,就会影响改革发展的进程,迫切需要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体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民心工程,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