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长河当中,鸦片很早就出现了,相传在西汉时期,已经就有罂粟种子通过丝绸之路带入中原。而中国人种植罂粟的记载却是在唐代,唐代一首诗写到:“万里客愁今日散,马前初见米囊花”,这句诗词中的米囊花就是我们知道的罂粟花。但是,罂粟虽然从唐朝才开始有种植的记载,那个时候种植罂粟是当成观赏性植物或者中药材,直到晚清时期,罂粟才被制作成可供吸食的大烟,并一下泛滥起来。
自从乾隆末年开始,中国人便开始吸食大烟。到了嘉庆初年,抽大烟的人就非常多了,大多数人们“镶竹为管,或磁或银,挑烟于盒,就灯而吸,倚枕侧眠”,抽大烟随之成为了当代社会的一种时尚,短短20年,整个清朝,从士大夫到贩夫走卒,都在吸食鸦片。在光绪年间,就流传一句话:“妇女居其半,其余老弱居三分之一,吸食大烟者也三分之一”,民间流传的话对这个吸食大烟的人群描述的有些夸张,科学的估算是:光绪年间,及20世纪初,中国吸食大烟,并染上瘾的人,达到1300万。
那么这里出现一个问题,为什么短短20年时间,大烟就像瘟疫一样蔓延到整个中国,祸及整个阶级呢?我想原因能归纳出很大一堆,但有点却很重要,就是大烟在社会传播过程当中,上层阶级的社会名流起了非常不好的示范作用。鸦片从药品变成时尚消费品,这阵风开始于社会名流,在哪个时候,“美丽的姨太太”、“精致的烟枪”、“名贵的烟士”,成为了当时清朝社会名流标志身份和地位的。在以前,社会名流讲究的是“红袖添香”,但到了那个时候,就变成了“漂亮的姨太太点大烟”,而那个时候,抽大烟是称之为时尚,除了王公大臣、文人绅士、大贾富商,更包括演艺界的戏子也在吸食大烟。
清朝的戏子等人,虽然习惯被视为贱业,但其中的名角儿,实际上已经拥有社会上阶级地位,过上了高品质的生活,就当时有两位名角儿马连良、汪笑侬等人,也都染上了大烟烟瘾。后人有描述他们吸食大烟的情况,特别生动:每天早晨醒来,笑侬都要姨太太朝他的脸上吐几口大烟,身子方能蠕动,然后喝点参汤。姨太太再将点好的烟枪递上去,汪笑侬闭着眼睛抽上十余口,才可以慢慢睁眼说话,起床洗漱,然后再躺下来抽烟。不抽到十筒烟,不能吃早点。所以每逢演戏的时候,戏馆的园主都要向汪笑侬的姨太太送礼,希望她将汪笑侬服侍得舒服一点儿,唱起戏来有精神。
戏子抽鸦片抽得最牛的,当属小叫天谭鑫,有一年端午节,慈禧太后很高兴,然后命谭鑫培一干人入宫演出,其他名角都到了,唯独谭鑫培没有来,太后问其为何还未到,太监说了缘由,就这样太后说:“不过只是抽烟的事情,你叫他入宫来吸就行了。只要他唱得好,我还派个太监给他装烟。”就这样,谭鑫培奉旨吸烟。还把这种风气传给了自己的徒弟和粉丝,就这样带动了整个社会风尚的变化。
不光是抽大烟之风,缠足、讨姨太太等社会风尚,都遵循着同样的方式,都是兴起于上流社会,随后引发其他阶级的跟随。名流的垂范之下,大烟泛滥成灾,这对社会肌体的腐蚀可想而知。鸦片烟瘾一犯,瘾君子立即涕泪交横,手足委顿不能举??不能稍为运动也。所以久食鸦片者,肩耸项缩,颜色枯羸奄奄若病夫初起。晚清中国人被西方列强讥为“东亚病夫”,看来并不冤枉―确实有病。
在任何时代,社会上都有一个影响巨大的群体,就是上流知名人士。就像知名企业家、慈善家、演艺圈明星等,这是如今的社会名流人士。这个群体具有一呼万应的社会影响。社会名流号召慈善,很多人会出来响应,社会名流抽大烟,也会有很多粉丝对大烟产生兴趣。社会名流的人能够自律一点,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自律。
实现中国伟大复兴,多传播正能量,做一个优秀的中国人。
(关注获取更多你想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