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文学中屡次出现死亡美学?

2023-05-24 综合 33阅读
这个话题我很感兴趣。
但我并不觉得日本文学大多充满死亡美学。关于死亡的美学,尤其是围绕武士道关于死的探讨在日本文学中是有一些,但也限于日本文学的一个分支。
将死写得“美”的例子,在许多国家都有
有些作家天生似乎就被死亡吸引,杰克伦敦和海明威都写过极其震慑人心的死亡,(我看得少),马丁伊甸的自杀以及乞力马扎罗的雪,以及《老人与海》也是公认的关于死亡和暴力的名作。苏联的安德烈耶夫一生为精神病困扰,写了N多关于死亡的一读就让人从JI梁骨开始发凉的名作。
放到现代,专注于死亡之美最直接的就是电影了~现在那么受推崇的暴力美学也包括把死亡拍得很美。比如最近刚结束的两部电影,《银河护卫队2》就为了提升B格硬把勇度整死了,而《加勒比海盗5》 把巴博萨船长搞死不能不说是一步臭棋,虽然臭,还是极可能的把他的死搞得很有悲剧色彩……我想说的是,在艺术作品中,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渲染死亡之美就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然后日本文学中的死亡之美
虽然我没看过多少日本小说也要说一说啦
武士道之死嘛,我就不信有谁正儿八经地看过几本的,我看来看去,也只看到一本南条晃司的< 骏河城御前试合 >,还是最近两年才汉化的..日本的赤穗事件和忠臣藏是很有名的历史事件,N多导演反复拍摄,有正面拍的,也有提出质疑销棚的,我最喜欢的深作欣二还合起来拍了个<忠臣藏外传>
如果有所谓的日本文学的死亡美学的话,那也是日本文学中的色恋和日本剑侠小说的两个极小分支,和日本这个地方一样,虽然小了点,路窄了点,还保留着相当的原始野性的风貌,也算是别有滋味
而且日本盛行"物哀"文化
认为渗扮美的最高境界就是破碎的美 绝望的美
这是组成日本传统文化核心的要素
也是日本文学的特色所在
这种文化渗透进日本人的心
比如:
在娱乐圈最辉煌时候突然隐退的山口百惠
在作家最高峰期选择自杀的芥川龙之介、太宰治、三岛由纪夫
而“物哀”的诞生与日本的地理有着很大的关系
被雪山、海岸、溪流、温泉、瀑布环抱
又火山地震、雪崩、海啸、台风、战乱频发
日本人长年累月看到的事物
都是美在瞬间消失的样子
而佛教传入之后
这观念就变得越来越强了
“物哀丛斗灶”倡导追求“须臾之美”,“永恒的宁静”
追求生命须臾的辉煌也正是“物哀”的特质
正因为这“物哀”渗透入人们的生活中
才使人们能够从大地震的悲痛中重新站起来
向着复兴的新生活迈出这一步。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