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后面有没有:塞翁得马,焉知非祸,如有,说的是什么样的典故,求教老师,谢谢

2023-05-04 综合 58阅读

有。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是一个典故,出自西汉皇族刘安及其门客编写的《淮南子·人间训》,一般都只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塞翁失马”。

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键伏穗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bì,大腿)。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翻译:在靠近边塞之地的人群中有个人非常厅大擅长术数。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奔去胡地,大家都来吊唁,他的父亲说:“这又怎么能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马带着一匹胡马回来。

大家都来恭贺,他的父亲说:“这又怎么知道不是灾祸呢?”家中有许多好马,儿子喜好骑马,从马背上坠落大腿骨折,大家前来慰问,父亲说:“焉知不会带来福气?”

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健壮的男子都佩箭参战,塞上参战的人死伤惨烈。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的缘故,父子得以保全性命。所以福可变为祸,祸可变为福,这其中的变化难以捉摸,深不可测。

扩展资料

表达福祸无常的句子

1、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出处:春秋·老子《老子·五十八章》

释义: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即在一定条件下,福能变成祸,祸能变成福。

2、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释义: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3、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出处:明·施耐庵稿卜《水浒传》

释义: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祸事却会接踵而至。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