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建筑结构差异的比较:
1、建筑材料上的差异
中西方传统建筑材料有3种:土、木、石,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以木为主,西方的建筑材料则更多的是以石为主,中国人是将石与土用于建造基座和墙体,西方人则是将木用于屋顶上,这就使得中西方建筑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也表达着不同的情感,中国的建筑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人自己的情感,西方的建筑则是一种上帝神灵的情感,偏向与宗教方面的。
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 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 也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所以,西方建筑的“基本词汇”是柱子,即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石头。如果说柱子是西方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那么屋顶则是其“主要句式”。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 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哥特 式、巴洛克式等等。
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 檐。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句 式”,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 严。不仅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 设计的难点和要点。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 太短”,飞檐的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 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2、建筑结构上的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具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是讲究对称的艺术效果;第二是以木材为主要的构架;第三是独特的个体造型。西方的建筑并不着力与追求建筑的结构美,而更追求建筑的雕塑美,西方建筑中最多的就是石柱与走廊,这抽象的表现了人体美。
3、建筑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中国的建筑具有强烈的绘画效果,注重意境美的营造,不太注重建筑的造型和透视效果,但往往更加注重建筑群在空间上的那种透视效果,这样可以给人一种延伸、曲径通幽的感觉,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含蓄美以及追求和谐的心态。西方建筑相较于中国传统建筑,便更加倾向于造型的雕塑化,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的和谐与统一。
4.建筑的发展的差异
从建筑发展过程看,中国建筑是保守的。中国的建筑形式和所用的材料3000年不变。与中国不同,西方建筑 经常求变,其结构和材料演变得比较急剧。从希腊雅典卫城上出现的第一批神庙起到今天已经2500余年了,期间整个欧洲古代的建筑形态不断演进、跃变着。从古希腊古典柱式到 古罗马的拱券、穹窿顶技术,从哥特建筑的尖券,十字拱和 飞扶壁技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无论 从形象、比例、装饰和空间布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反映了西方人,敢于独辟蹊径,勇于创新的精神。
5.建筑空间布局的差异
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例如; 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即是以重重院 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 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 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 高空发展。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 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 的整体。而且,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 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 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这 与西方人很早就经常通过海上往来互相交往及社会 内部实行奴隶民主制有关。古希腊的外向型性格和 科学民主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古罗马,还影响了整个 西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