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训练小学生的逻辑思维

2020-09-20 母婴育儿 115阅读

首先,教孩子学会观察和分类

分类的前提是观察,只有通过观察得出普遍存在的特征,才能把事物进行分类。分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观察然后归纳的推理过程。

蒙特利索的一些教具对孩子学会分类很有帮助,比如按照一定形状从大到小排序。如果没有蒙特利索教具也一样可以锻炼孩子分类能力。比如买好摆放各种玩具小箱子,在上面贴好图片,让孩子把小汽车都收纳到一个箱子里,乐高积木收到另一个箱子里。


4-5岁的孩子,可以给他们买各种颜色的小串珠,然后要求他们按照颜色放进不同的格子里。这些都是培养分类能力的好办法。而更好的办法是鼓励孩子自己找出规律分类,只要说的出理由,就是对的。

其次,切忌让孩子死记硬背记住答案

有不少父母,知道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凡是孩子问问题,很积极地立马把答案告诉孩子,如果自己都不知道答案,还会去网上搜一个正确答案教给孩子。殊不知,这么做扼杀了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于凡事不动脑筋,被动地获取知识。

还有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通过幼升小面试,短期大量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也是不可取的。这个过程中,孩子缺乏主动思考,没有自己探索的过程,对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完全没有帮助。

引导式提问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

相比于直接告诉孩子答案,一步一步引导孩子自己找出答案才能让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获得提升。比如这是一道世界外国语小学的入学测试题,假如孩子第一次做,觉得难,比起直接简单粗暴地告诉孩子规律,家长可以把题目分解,用分段提问的方式问孩子,一步步引导孩子回答问题,得到答案。


家长:题目里有几个图形在排序?

孩子:有三角形,五角星,和正方形

家长:你看看三角形后面是什么?

孩子:是五角星。

家长:五角星后面又是什么?

孩子:是正方形。

家长:所以这个顺序是?

孩子:三角形、五角星、正方形

家长:那第二个三角形后面的顺序是不是一样?

……

通过这样反复提问,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孩子就能学会用归纳法做找规律的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主动观察和思考的。经常这样训练还能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先仔细观察,再发现规律,然后再验证答案。

追问式提问,让孩子学会多想一步

当孩子得出答案时,家长不要觉得松了一口气,此时正是“乘胜追击”让孩子进一步思考的良机。孩子在解决问题,进行逻辑思考时往往倾向于实施第一个进入脑海的想法,尤其当第一个解题思路是正确的时候,这时候孩子需要学会抑制冲动,忽略干扰保持注意力,集中注意力去想第二个思路。

比如孩子在学凑十法进行两位数加减法时,家长就可以要孩子用超过一种方法进行解题。3+19=?孩子可以把3分成1+2得出结论=19+1+2=22,也可以把19拆成17+2,然后3+17+2=22。

追问法也可以让孩子学会举一反三,用过类比、演绎和归纳的办法,引申到其他问题上。比如,孩子根据近处的人比远处的房子大,从而得出近大远小的结论时,可以接着追问他,还有什么现象能够说明近大远小这个规律,然后父母可以启发孩子观察到开远的车子越来越小;从高处往下看,人还不如阳台上的一盆花大等等。

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追问,目的不是让孩子多学一点知识,而是让孩子养成习惯,凡事比别人多想一步。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就是这样每次都多想一步,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就一点点得到了提高。

总结:

由于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窗口期开启得非常早,父母一定不要在学龄前只注重灌输孩子知识而忽略了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学习还是未来发展,逻辑推理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底层技能。父母可以多让孩子观察事物进而分类,多向孩子提问,并且不断地进一步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孩子凡事多想一步,假以时日,孩子一定会变得更加优秀。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