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时期的对外战争的介绍

2020-09-20 历史 526阅读

武则天起先命其内侄武重规等领兵45万反击默啜,但毫无成效。武则天不得已立庐陵王李显为皇太子,又任命李显为河北道元帅,募兵讨伐突厥;但实际领兵出征的是副元帅狄仁杰。默啜得知唐朝大军将出发,即将从赵州、定州掠夺的男女8、9万人全部杀死,一路残杀百姓,饱掠而去。

一些大将虽拥有重兵却不敢逼近默啜。狄仁杰领兵10万,到赵州时,突厥已经撤退。他一面安抚百姓,又严令部兵不得侵扰百姓,河北才算安定。此后,默啜恃强一再侵扰北疆,采取时和时战的策略,双方关系时好时坏。

在东北,武则天时期契丹崛起,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因营州都督赵文翙暴虐无道,契丹人、松漠都督李尽忠和旧城州刺史孙万荣起兵反周,进攻河北地区。武则天三次派兵讨伐,损兵折将 [86]  ,在奚和突厥帮助下才得平定。

扩展资料:

唐延载元年(694年)至开元四年(716年),东突厥默啜可汗统军不断攻掠唐北方与西北边地的战争。唐皇后武则天自唐高宗后期擅政以来,悉力剪除唐宗室诸王与异己臣僚,先后平定原眉州刺史李敬业及唐室亲王李冲、李贞等的起兵。

至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初九,改唐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与此同时,周边吐蕃、西突厥、东突厥等族亦乘隙而入,不断攻掠唐边。武后为巩固已篡夺的最高权利,对内继续排除异己,诛杀政敌;对外频频出兵,抵御西北之吐蕃及西突厥、北方之东突厥的进攻。

唐廷政局动荡,内部不稳;唐军多面应付,疲于奔命;军费日增,百姓困弊。时东突厥复盛,拥有骑兵数十万,由骨咄禄可汗统领,不断攻掠唐北方边地,连连获胜,而唐军则处处抵御,败多胜少,不能扭转战略上的被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则天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