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为何叫红楼梦?

2020-04-30 文化 460阅读

第一,首先解释“红楼”的含义。红在古代代表“女儿”,即女性;楼是深闺大宅;红楼是指住在深闺大宅中的女性,多指官宦人家的小姐。有一段脂批曰:“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便是红楼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

第二,红楼与朱楼是近义词。古代的“红楼”是指富豪权贵人家妇女所居的华丽楼宇,如白居易《秦中吟议婚》中就有“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之句。而杜甫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从字面上理解,红楼即朱门,都是富贵家庭的代名词,作者借用到书中也未可知。

其三,红楼与青楼是反义词。“青楼”原来的意思是用青漆粉饰之楼,是一般比较华丽的屋宇,主指帝王之居,有时也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但由于华丽的屋宇与艳丽奢华的生活有关,不知不觉间,青楼的意思发生了偏指,开始与娼妓发生关联。

第四,影射封建王朝的命运。尽管作品中始终未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但从情节中我们可推断出,或者是写明末时期,或者是写清王朝时期,或者作者把明清时期混成一排来写,但绝对不会是写别的朝代。

然而,大家知道,明朝、清朝的都城都是紫禁城,也就是现在的故宫,故宫总体上建筑的基调是红色的。也就是作者虽然明写红楼女子的命运,实际上,作者影射的是当时封建王朝的历史命运。

其实,作者通篇大量运用了隐语,就是为了避开时代的文字钳制。从题目角度看,作者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

总之,作者只是在书中提出了“红楼梦”这个概念,而最初没有用这个作为书名,完全是为了“将真事隐去,借通灵之说”的缘故。但大浪淘金,作者的良苦用心终究被后人所理解,并最终通用了《红楼梦》这个作者想用而没用的题目,想作者如果地下有知,在九泉之下也可瞑目了。

扩展资料:

《红楼梦》成书过程的创作背景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

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第一段“作者自云”即是曹雪芹自序 。在这篇自序中,曹雪芹以真实身份出现,对读者讲述写作缘起。据他自述,他是依托自己早年在南京亲历的繁华旧梦而写作此书。

因流落北京西郊,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猛然回忆起年少时家里所有的女孩儿,觉得她们的见识才气远远超过自己,不禁深自愧悔。祖上九死一生创下这份家业,当年自己身在福中,却不务正业,不听从父母老师的管教,以致长大后一技无成,半生潦倒。

曹雪芹将这段经历和悔悟写成小说,就是要告诉读者,虽然自己罪不可免,但那些女孩儿都是生活中实有其人,万不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而使她们的事迹湮灭无闻。一念及此,心旌荡漾,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何况乡野生活悠闲自在,风光宜人,更令他思如泉涌,下笔如神。

曹雪芹自谦才疏学浅,只得用市井白话来写这部小说,意在为那些女孩儿立传,排遣自己的苦闷,兼以供读者把玩赏析。

参考资料1:百度百科:红楼梦

参考资料2:人民网:从《红楼梦》译名说起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