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有枢密院,设枢密使,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品级从一品。
“枢密使”正式设立是在唐宪宗元和初年,又称内枢密使,原本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处,由宦官担任,左右各置一员,以宦官充任,首任者是刘光琦和梁守谦。枢密使的职责就是承“上”启“下”,“上”是皇帝,“下”是宰相。
五代时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渐被武臣所掌握,办事机构也日益完善。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己之手,枢密使的职掌范围扩大到了极限,枢密使的地位迅速上升。
到了宋代,枢密使制又发生了变化,其任职者由五代时的武将逐渐转为以文官担任,职权范围逐步缩小。
宋代枢密使作为枢密院长官,与宰相共同负责军国要政,实则以宰相主政,枢密主兵,一般用文官,偶或由宰相兼任。
南宋开禧后,宰相兼枢密使为定制。
清常以枢密为军机大臣尊称。
扩展资料:
宋代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分掌军令与政令,号为“二府”,俗称“西府”,事实上是以枢密院的长官来分割宰相的掌兵之权。
宋代枢密院官职设置如下:判枢密院事、枢密使(知枢密院事)为正任官、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同签书枢密院事。
宋初枢密院下设四房:兵、吏、户、礼。神宗元丰五年增至十房,后又加两房,总计十二房,分别是:
北面房(掌行河北路、河东路吏卒,北界边防、国信事)、
河西房(掌行陕西路、麟、府、丰、岚、石、隰州、保德军吏卒,西界边防、蕃官)、
支差房(掌行调发军,荆湖北路边防及京东、京西、江、淮、广南东路吏卒,迁补殿侍,选亲事官)、
在京房(掌行殿前步军司事,支移兵器,川陕路边防及畿内、福建路吏卒,军头、皇城司卫兵)、
教阅房(掌行中外校习,封桩阙额请给,催督驿递及荆湖南路边防)、
广西房(掌行招军捕盗赏罚,广南西路边防及两浙路吏卒)、
兵籍房(掌行诸路将官差发禁兵、选补卫军文书)、
民兵房(掌行三路保甲、弓箭手)、
吏房(掌行差将领武臣知州军、路分都监以上及差内侍官文书)、
知杂房(掌行杂务)、
支马房(掌行内外马政并坊院监牧吏卒、牧马、租课)、
小吏房(掌行两省内臣磨勘功过叙用,大使臣已上历任事状及校尉以上改转迁遣)。
(《文献通考·卷五十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枢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