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啊
贵州山多平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农田往往离家较远。
早期,山民们外出干活,不便返家。糯米便于携带、可以抵抗饥饿,于是就被捏成了团子,饿了随时拿出来吃。
据《黔南职方纪略》载:“黑苗,食惟糯米,舂之甚白,炊熟成圈,以手掬食。” 清人刘韫良《牂牁苗族杂咏》中亦有“饭颗香炊玉满盆,全家团地作猿蹲。勺抟饭紧圆为弹,抛向空中仰面吞”的生动描述。
侗族以糯米为上,吃时用手将糯米饭揉成团食用,不用筷子和勺子,认为这样会更香、更有嚼头,称为“吃抟饭”。图/视觉中国
除苗族外,黔东南地区的侗族也有将糯米捏成团这种“吃抟 (tuán) 饭”的习俗。
经过侗族人长时间的培育,当地的糯谷逐渐演变出了红糯、黑糯、白糯、长须糯、秃壳糯、旱地糯、香禾糯、荣帕糯、竹岔糯、野猪糯等多个品种。其中,香禾稻做成的“抟饭”最为甘美,有“一家蒸饭全寨香”之说。
▲ 贵州加榜梯田,稻谷正成熟。图/视觉中国
贵州从江县的加榜梯田盛产香禾稻,也是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地之一。此地出产的香禾稻气味香醇,口感绵香,被称为“糯中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