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科学区角活动安全的心理环境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2020-09-26 家居 127阅读
1.自发性原则(1)以桌子、柜子、隔板等物体将活动室划分为各个游戏区域,幼儿有选择的余地,能够专注地游戏,减少喧闹及攻击性行为。充分拓展班级游戏空间,并且避免过多地频繁搬动,占用游戏时间。(2)用不同质地的铺设物(地毯、地板革、塌塌米)来暗示区域的界限或改变光照明度,即界定了游戏的范围和特性,可以增加不同区域之间的互动。铺设物还有利于减除噪声。对于小班儿童来说要准备鞋套,否则幼儿会因为惧怕换鞋(不会系鞋带)而不能自由地游戏。(3)各区域之间要留有清楚的走动线,引导幼儿的正常游戏,避免正在进行中的游戏被打扰。(4)分隔物的高低视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变换,小班幼儿需要相对开放的空间,分割物不要太高,使幼儿能随时看到教师,增加心理安全感,也便于教师指导。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分隔物以幼儿坐下来区域独立成一体,抬起头能够看到教师为宜。大班儿童自我独立意识较强,分割物最好由幼儿自己选择决定其封闭程度。 2.相容性原则(1)将性质相似的区域设置在相邻的位置,使幼儿能够产生互动行为。例如:娃娃家与建构区相邻,便于两区之间的交往。大型建构区与小型建构区安排到一起便于激发更多创意。(2)考虑幼儿的需要将需要用水、采光的区域放在便于取水、靠近光源的地方。 3.可变性原则(1)可以将作为分隔物柜子下面装上万向轮,或用屏风、布帘等物来分隔区域,使幼儿能够弹性地变换和组合游戏区。(2)充分利用空间,相邻区域共用分隔物,使材料能相互通用。4.多样性原则提供单独游戏与合作游戏的可持续性材料。(1)每个区域的材料应有分类架或游戏筐,便于幼儿选取和整理,减少无效游戏时间。(2)区域分类不要过细,使幼儿失去选择的余地。例如:手工制作区不要分为纸工区、泥工区、绳编区,可将三类材料摆放到一个区“手工制作区”,幼儿可以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综合运用材料创作。 5.转换性原则(1)区域的空间分隔是动态的,经常变换区域的位置,引起幼儿的新异刺激,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2)教室的桌子最好是两人共用的长方型,便于幼儿搬动组合。架子、隔板、地面铺设物也尽可能移动,使幼儿能够移动和转换。(3)阳台不要全封闭,使幼儿能够透过栅栏向下看到户外的事物,一目了然,转换幼儿的观点和视角也便于室内外游戏的有机结合。(4)室内装一面大镜子,增强幼儿对身体的感觉和拓展视觉空间。 6.互动性原则(1)鼓励幼儿参与环境设置,改变区域环境以实现自己的计划。(2)游戏初期视空间大小规定区域人数,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逐步放宽限制,由幼儿自行决定人数。(3)室内外游戏有机结合,将室内游戏转移至室外,室内外之间自由移动,充分利用空间,使儿童游戏水平能够迅速提高。(4)实践表明:围坐的方式更便于儿童之间的互动。操作台面不要靠墙,应能够便于幼儿围坐,欣赏同伴作品,相互交流经验。牧童园服温馨提示应该注意的事项: 1.应注意空间上的挖掘2.应该注意动静的交替3.区域应该是独立而开放的4.安全应该是区角布置考虑的前提5.材料的投放要丰富多样6.尽量利用本土资源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