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城和首尔有什么关系?
改名所引发的争议 2004年,时任汉城市市长的李明博提出把“汉城市”的中文译名改为“首尔”。随后2005年1月,韩国政府通过决议,“汉城”一词不再使用 ,改称“首尔”。 为此此事引发有关学者和政府的争议,本词条以公正客观为原则,将正反两方观点分别陈述: 赞同方: 古今中外,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名称变更,是常见的普遍现象,如中国首都曾几次变更名称,直到现代正式定名为北京,国际上此类现象举不胜数,如近年非洲国家扎伊尔改名为民主刚果,俄罗斯圣彼得堡几易城市名称等等,我们政府也及时接受新名,而不是继续使用旧称称呼其地,为何? 就是对主权国家的尊重。“名从主人”是各国翻译和转写外国人名地名所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中国地名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外国地名中译通则中明确规定“外国地名的汉字译写,以该国语言的标准音为依据”,又有“以该国官方文字的名称为依据”的明确条例。而且中国历来对使用汉字的国家地区地名始终是沿袭'名从主人'的原则,同样中国城市改名,周边的汉字国家也予以尊重和支持。 汉字在公元3世纪传播到朝鲜半岛,韩国人民开始使用汉字为韩语地名注音,后来直接使用汉字为城市命名。 历史上的首尔。也曾几经更名,公元前18年,百济在此修筑“慰礼城”,设为国都,其城池雏形开始发轫。474年,高句丽击退百济,于此地设置“北汉山郡”(*注:韩语中Han[译为汉或韩]为大和无限之意)。668年,新罗打败高句丽,统一朝鲜半岛,北汉山郡改为“汉山州”,随后又直称“汉州”。 935年,高丽灭新罗,先是改其为“南京”,后因其汉山之南汉江之北的方位,改称“汉阳”。1393年,朝鲜王朝决定以此为都,遂大兴土木,用心构建,从此定名为“汉城”(韩语读音Hansung )。1910年,朝鲜半岛沦为日本殖民地,日本将“汉城”改为“京城”(日语读音Keijo)。1945年日本投降,朝鲜半岛光复。韩国人民改“京城”为韩语固有语地名“Seo Ul(意为首都)”,虽然口称它为“首府”,却因没有对应汉字,仅用韩文拼写,Seoul遂成了朝鲜半岛唯一没有汉字标记的城市。从此西方国家用 “Seoul”称呼该城市,使用汉字的日本也用非汉字的片假名ソウル(日语中用来标记外来语或地名等专有名词的文字)来称呼Seoul,这也是日本唯一非日文汉字标记的韩国地名,而华人世界因Seoul没有对应汉字,故长期使用历史上的旧称“汉城”来标记Seoul ()。 这个韩语固有地名Seoul,长期成为韩国境内唯一没有法定中文对应名称的地名(据说中国大陆曾短期使用过音译名“苏乌”,但不久,为了与其他华语地区统一,便沿用了朝鲜王朝时期的旧称“汉城”)。当然,在韩国民间,虽然韩文固有地名已颁布实行,可是因没有汉字名字对应,也屡见使用非法定汉字地名“汉城” 指代Seoul。这从当时的韩国中文出版物和老照片等影音资料里找到例证。但也因使用非统一的法定汉字名称而带来了“地名混乱”。如韩国首都有两所大学,一是Seoul大学(韩国第一高等学府),另一是汉城大学(Hansung,首都的私立大学),在汉字表述中全部标记为“汉城”大学,这就造成交往的混乱。中韩建交之后,随着两国交往的加深和频繁,类似的混乱也层出不穷,而对Seoul城市的汉译错误地名,也不符合中国法定的外国地名翻译原则,2005 年初,韩国政府正式以法定的形式将韩国唯一没有汉字对应的首都名称用汉字“首尔”标记,也明确宣布不再使用旧称“汉城”,而“汉城”也就成了韩国首都首尔的历史地名,如'北平'仅仅是北京的历史地名,而不是今天的名称一样,中国人称呼韩国首都使用中文译名“首尔”,符合国际惯例,也符合中国有关外国地名翻译使用规定。 反对方: 音译只是一种文字翻译为另一种文字时的一种手段。现在国名、地名、人名在翻译成另一种文字时,一般采用音译的方式,如新加坡(Singapore)、西班牙 (Spain)、伦敦(London)、巴黎(Paris)、莫斯科(москва)、等。但是否全部是音译呢?也不一定。如:旧金山 (San francisco)、牛津(Oxford)、剑桥(Cambridge)。“韩国”这是在汉语中的称呼,英文是“Korea”,“中国”的英文是“China”。这些非音译的情况大多是历史原因形成的。 约定俗成是语言的普遍规律。如何翻译人名、地名,不仅要考虑“翻译和称说的便利”,更要遵循语言的约定俗成的原则,即尊重历史上已经形成的习惯说法。比如英国大哲学家Russell,在中国广为人知的译名为罗素,如果现在译为“拉塞尔”,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在我国,“汉城”这个名字随着中韩各方面交流的增多,已经为很多人熟悉,相反,Seoul却少有人知。而且“汉城”只是专有名词,没有人仅从字义的简单相加理解为“汉(人)的城”。况且,汉城仅仅是韩国的一个城市,取名“首尔”(首都之义),以通用名代替专用名,从语用学角度讲也是站不住脚的。假使韩国首都迁到别的城市,该城市就是“Seoul”(首尔)了,那么汉城又该如何称呼自己呢? 大家很清楚,汉城以国际惯例的名义处心积虑要改中文名,当然不仅仅是为了称说的便利,而更多的是出于政治目的。那么,一个国家是否有权要求其他国家如何翻译自己的国家名和城市名呢?如何改城市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事务,其他国家无权也没有必要去干涉,但它也同样没有权利去规定别的国家如何翻译自己的城市名。如果提出这样的无礼要求,就有干涉别国内政之嫌了。从维护国家主权和形象的角度考虑,我们完全可以按照传统习惯继续使用“汉城”这个称呼。而且,一旦我们按照他国意志更改了译名,那么可以预见,韩国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提出此类要求的国家。到那时我们将会面临疲于应付的被动局面。 国际惯例是有“名从主人”的说法,即对人名与地名采用音译。但这并非绝对,也可以从其义、从其形,完全从音是不全面的。现实中汉语的外国地名并不都是音译,如英国的牛津、美国的盐湖城等。而中国的珠穆朗玛峰在英语中则一直用殖民者的名字Everest来称呼。如果汉城改成音译,那么,韩国 KOREA 也应改叫高丽;如果接受了汉城的改名,今后再有类似情况,又该如何呢? 第二,语言学中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则,就是“约定俗成”。“名从主人”的原则一般多用于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但对于使用汉字的国家,情况就有所不同。用汉语书写韩国、日本等地名时,一般都遵从历史和习惯,采用传统的借形或意译的方式,如“东京”“大阪”“汉城”“新义州”等。“汉城”在汉语中已经使用了数百年,是中国人以及全世界使用汉语的人一直习惯的说法。如果这个称谓对韩国有侮辱嫌疑,提出改名应予以重视,但“汉城”并无此意;况且汉城位于汉江之畔,称汉城非常贴切。应告诉韩国,要尊重历史已经形成的习惯,尊重使用汉语民族的习惯,尊重汉语译名的习惯。 接受汉城更名,会给我国以及使用汉语的国家和地区带来极大的不便,教学、新闻、出版等等许多方面都要相应更改,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经济成本巨大。而修改工作难免挂一漏万,反而滋生事端。 即使我国接受汉城更名,目前韩国的做法也是极为不妥的。中国是汉语的故乡,汉语是中国的母语。至于汉城在汉语中如何称呼,涉及中韩两国共同使用的汉字问题,理当由中韩双方通过交流协商来协调一致,选择合宜的音近字,而不应由韩国一厢情愿,自作主张。目前韩国的做法显然是不尊重我国的。况且,“首尔”从音译的角度看,尚不如“索尔”二字更符合“Seoul”的读音;从语义上,说汉语的人从“首尔”上也看不出有什么“清凉且鸟语花香”的含意。 第三方: 既然我国官方以及主要媒体已经认可了韩方的更名,再过度地炒作、争议,已没有多少必要。 “汉城”、“首尔”都是不错的名字。 不习惯叫“首尔”这个新名字的,在非正式场合继续使用“汉城”称呼也没有什么不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