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020-05-03 教育 71阅读
一、 尊重生命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分层探索既然把学生看作一个生命个体,那么,生命之间必然存在众多差异。无视这些差异,即无视生命的存在。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缺憾,便是学生差异意识的失落,以至于教师盲目加重每一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得面向全体的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鉴于这样的认识,数学课堂教学就首先应该承认并尊重每位学生的个别差异,体现新课标中的精神: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二、肯定生命内在潜力,鼓励学生放手研究。传统的课堂教学把学生看作一个单纯接受的容器。一方面,由于反复的进行机械接受与模仿训练,学生的负担日益加重;另一方面,由于是纯粹的接受,学生的主动性被严重压抑,因此,课堂教学的效率十分低下。久而久之,还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教学就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学生的知识就是教师给予的,学生自身没有任何潜力可言。这无疑是否定了学生作为生命的主体地位。现代教学论认为,每位学生都有潜力,教师的作用仅仅是激发这种潜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力求突现学生生命的主体地位,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其内在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三、展望学生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个体技能。以前的教学着眼点,除了知识的积累,就是技能的掌握。但仅仅这一些,就能满足时代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掌握固然重要,但一味偏面的追求,只会过分的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对其未来的发展却收效甚微。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习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已成为当前极为推崇的教育理念。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