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报告型公文。总要写到某人工作多么忘我,学习怎样勤奋,对同事又是如何之好,然后他(她)的爱人(或是父母、儿女)病了,他不能照顾又是多么愧疚,“然而,对于他来说,在家庭与事业之间,他只能这样选择。”这些话想必大家相当熟悉、相当厌烦,可是写的时候仍然习惯这样写,包括我在内。
此风早已存在,记得有次翻看《文史精华》,原来我们所熟悉的陈然烈士遗诗竟也是文人出于丰满形象所造手笔。
2、散文。词句偏于华美,不能感人,有做作之嫌。词是为内容服务的,如果没有内容或内容被过于华美的衣裳所掩盖,以至看不出本色,就失去了写作的目的。
曾看过一篇文章,朱自清先生最满意的是他的后期作品,然而他的前期作品,如《荷塘月色》、《匆匆》在用词上却不是成功,放在教材里就有可能误导学生,让人以为好的散文就应该那样写。散文首当以情字感人。
3、演讲稿。空洞的排比占很大篇幅。适当地运用排笔,会增加演讲气势。然而凡事有度,过而枉为。好的演讲稿应该有血有肉,读来上口,内容能够打动人心。
林语堂老先生有次在台北演讲时曾说过:“演讲应如女子的裙子一般,越短越好。”
4、杂文。杂文不是一味批评,要通过所揭批的问题追寻事物的本质,所以说,杂文的写作者,首先应该具有丰富的学识,能够分析清楚事物的根源始末,继而总结出自己的看法观点。杂文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哗众取宠。
有句话好象是孙犁说的:“20岁时写小说,30岁时写杂文,到50岁时写散文最好。”
5、诗歌。有的诗歌看上半天不知道说些什么,也许是自己欣赏水平过低的缘故吧。但有一点我知道,被人们牢记流传的诗歌绝对不是无病呻吟那种,它必定从情感、哲理、生活等方面给人以启迪。
有朋友笑说:“诗歌越是让人看不懂越好。”我不赞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阿莱桑德雷·梅格写的一首诗:“你懂得生活吗/你要它重复吗/你正在原地徘徊/坐下来/不要总是回首往事/要向前冲/生活的道路上/难道只有额头的汗水……”上学时遇到挫折常常读起它,因为我能够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并受之鼓舞。
6、网络小说、贴子。正是时下我正努力适应的文体。它好的一面是因作者思维方式、写作方式的无拘无束、灵秀的释放,从而在阅读过程中往往让读者采撷到意外的收获。但其中良莠不齐,则要求读者应具有高水准的鉴赏能力。
如果真想踏下心来作学问,只读安妮宝贝、痞子蔡显然是不够的,与各类名著大餐相比,网络文学充其量其只属于速食面之类。
文学体裁的分类
文学作品一般以体裁分类。文学体裁就是文学作品的具体形式,是组
成文学作品的要素之一。
文学体裁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对文学作品体裁的分
类也就不同。我国古代有人曾根据语句有否押韵,把文学作品分为韵文与
散文两个大类。“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一般采用“三分法”或“四分
法”分类。
所谓“三分法”,就是依据文学作品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把它分为
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三大类。叙事文学包括神话、史诗、小说、叙事
诗、报告文学、传记文学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叙述故事,并塑造人物形
象。 抒情文学包括抒情诗和抒情散文,它们以抒发作者的感情为主要
特色。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出的脚本,它通过角色的对话和动作反映社会
生活、塑造艺术形象。
所谓“四分法”,就是根据文学作品在形象塑造、体制结构、语言运
用、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把文学作品分成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四
大类。其中诗歌类包括抒情诗和叙事诗;散文类除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
外,范围很广,游记、小品、杂记、杂文、报告文学等,都归于此类;而
小说则成为独立的一类,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这是我国文学理论界较多采
用的分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