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凭什么被国家立为第3个国际化大都市

2022-04-12 综合 441阅读
说到西安就不能不说西安的历史,就不能不说她她的厚重。西安古称长安,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万国来朝描述的就是古代的长安城。西安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城市,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当今西安为副省级城市,陕西省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然而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西安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欧亚大陆桥经济论坛的永久会址。在发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国务院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西安建设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我国又一国际化大都市。
为什么国家要选西安呢?原因西安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是中国地理位置中心,是世界四大古都,是国家级重工业的基地。西安的历史文化是全国任何城市没有办法比较的。(5000多年历史-黄帝)西安的军工企业,科研院所数量排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神州飞船百分之80的零件是西安生产的,国庆大阅兵一半的武器是西安生产的,全国唯一的卫星测控中心在西安,全国唯一的飞机试飞研究院在西安,西安周围有120多座帝王陵墓围绕,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大雁塔北广场,西安有公办高校32所,民办高校29所,在校大学生共120万多人,有著名的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教育部直属的6所重点师范大学之一“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等(其中进211工程6所,进985工程3所)陕西省有两院院士43人,其中西安有42人,数量居全国第4,(北京第1,上海2,江苏3) 西安的部队院校在最多时期达到11所,就在本轮军改后,西安实际上仍然拥有八所军队院校:第二炮兵工程大学改为火箭军工程大学;空军工程大学兼并位于河南信阳的空军第一航空学院改建为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得到进一步壮大;空军西安飞行大学;武警工程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改为空军医科大学;西安政治学院并入国防大学改名为国防大学政法学院,保留西安校区;西安边防学院改为西安陆军边海防学院;西安通信学院并入国防科技大学并保留西安校区成为国防科技大学通信工程系。还有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解放前西安以一票之差落败与北京,没有成为中国的首都!!军事情况:兰州军区的唯一两个集团军:47军,21军,长时间都驻扎在西安,只是最近才有调整!!西安有国防军工大厂14家,其中生产导弹4家,炮弹2家,兵器8家,军用重型卡车1家, 西安有全国唯一的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067基地西安有全国唯一的生产卫星导航的研究所504所,西安有全国唯一的生产航空导航控制系统的618所,还有各类研究所40多所,国家测绘局5个测绘大队3个在西安。(广州1个,沈阳1个),有全军唯一的作战测绘研究所。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国务院提出国家级西咸新区不仅是西咸一体化和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关键所在,也必然成为西部大开发特别是西北大开发的战略中枢,承担着“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重大使命。2002年陕西提出了“西咸一体化”的构想,2003年西咸两地对开公交线路,2006年9月西咸两地电信并网,2008年地铁一号线设计线路通至咸阳,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成为中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事实上,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运动正在地方展开,已有183个城市向国家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而目前,仅有北京、上海、西安这三座i城市获得国家明确认可!西安凭什么被定为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像直辖市重庆那么繁华,人口那众多为何不被凭为,往东边看,武汉也落选了,还有一些稍发达的城市也为何落选了。据说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西安,上海北京!也许夸张了点,就顺序颠倒过来,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还是西安!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第一批定位的三个国际化大都市北京,上海,西安!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由周文王营建,建成于公元前12世纪,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中国历史上的四个最鼎盛的朝代周、秦、汉、唐均建都西安。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发现,将中国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同时确定了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
西安这座城市,本身处于西北落后地区,论经济实力,可能比不过诸多沿海城市,西安的大学生数量是全国最多,近百万的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对西安肯定都有这样的印象,就是的西安消费水平不高。在西安上过大学的朋友应该知道这是为什么?西安这座城市,2环之内拥有300多座城中村,这些城中村给我们这些大学生包括在西安工作的人们提供了太多太多的方便,住房便宜,吃饭便宜,消费低,这就是西安的消费水平为什么一直提高不了的一个重要因素!
西安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古都,也不仅仅是一个省会城市,西安在中国的大发展中也要发展,这就是要让西安变大,建立一个大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
大西安这个概念,首先由学术界提出,后来以省政府文件的方式得到正式定位。为什么提出建设大西安?就是在关-天经济区、西咸新区建设先后被提出后,就提出了建设大西安,主要是想把大西安、关-天经济区和西咸新区的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充分发挥西安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更好地带动关-天经济区和西咸新区共同发展,让更多人享受实惠。
大西安的规划范围将包括西安市整个行政辖区,渭南市富平县、蒲城县,咸阳市秦都、渭城、泾阳、三原",面积12009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范围北至泾阳、高陵北交界,南至潏河,西至涝河入渭口及秦都、兴平交界,东至灞桥区东界,面积1280平方公里。
在国际上,国际化大都市有一些主要的评判指标,在打造大西安的过程中,西安也将向这些指标奋进。到2020年,西安的目标指标大部分将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其中,大西安的城市人口将达到800万-1000万人,到规划期末的2030年,大西安的城市规模将达到1329平方公里,总人口达1200万人,进入国际化大都市之列。在经济实力方面,2020年西安人均生产总值目标数据将达到10000美元,基本上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10000-12000美元的标准。在国际交流方面,国际化大都市要求一半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外国金融机构数量100家以上,外籍人口比例5%-20%。2020年大西安目标是跨国公司200家以上,外国金融机构、外籍人口都需大幅度增加。
大西安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分为四个层次,也就是四个圈,第一层次是大西安都市辐射圈,辐射范围是洛阳、成都、重庆、武汉、郑州、太原、包头、银川、兰州。第二层次是大西安都市区域圈,这包括西安、咸阳、杨凌、富平、扶风、黄陵、铜川、渭南、华阴、柞水十个市县。第三层次是大西安规划圈,这包括西安市整个行政辖区、渭南富平县城及咸阳市秦都、渭城、泾阳、三原"两区两县"。第四层次是大西安主城区圈,规划范围北至泾阳、高陵北交界,南至潏河,西至涝河入渭口及秦都、兴平交界,东至灞桥区东界。
大西安的生态体系规划是针对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的现象,形成以秦岭北麓、渭河干支流、湿地和北塬南坡为骨干,以自然保护区、林地、大遗址为基本要素的"一廊、两带、多水系"的区域生态体系。构筑"生态基质--绿色廊道--绿地斑块"相互叠加的复合生态绿地系统格局。从城市形态结构出发,确定"四环八带多廊道"的绿化主骨架。
大西安城市的远景发展是规划期内发展的继承与延续,形成一城多心、山水同构、组团发展的体系结构。一城:大西安核心城市(主城区)。十二个副中心城市:包括阎良、临潼、户县、周至、蓝田、泾阳、三原、富平、兴平、武功、礼泉、乾县,以主导产业打造50-150万人口规模的副中心城市。
大西安都市圈拟形成以黄陵为地标的历史文化、以秦岭为地标的生态文化、以华山为地标的名山文化、以法门寺为地标的宗教文化特色。
2009年,国务院批准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时就明确提出,要把西安建设成国际化大都市,这是我国继北京、上海之后,国家层面明确提出打造的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这是西安发展的新定位、新坐标。
大西安是一幅美丽的远景图画,也是一副付诸实施的工程蓝图,让不乏皇城血脉,不乏盛世传奇,不乏文化沉淀,不乏生命活力的大西安,成为快速崛起的国际大都市。
核心:新长安大轴线。大的城市,离不开独一无二的城市中轴线。不论是傲立东方的唐朝长安,还是现代城市样本巴黎、华盛顿、北京,都有一条贴合城市人文历史的轴线。穿过中轴线,就像走进城市的历史文化博物馆,不但能感受到城市规划的最高水平,也能感受到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准,还能感受到城市与人的和谐共生,一个城市的品位,也因此而变得丰富高雅。
从历史文脉上看,奠定中华文明基础的周秦汉唐均定都于沣渭之滨。西周文王、武王以沣河为轴,在沣河两岸建立丰京、镐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秦在渭河北岸建咸阳宫,南岸建阿房宫,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渭水贯都”的秦咸阳城格局;汉在渭河南岸建长乐宫、未央宫,在渭河北岸建五陵邑,形成汉长安城的格局;唐长安城几度兴衰,逐步形成了今天西安城的现状。研究周秦汉唐都城演变的历史可以发现,长安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总的规律是沿沣河、渭河两岸次第展开。
我们知道,唐长安城的中轴线是朱雀大街。顺理成章,与大西安相匹配的,是充当城市脊梁的中轴线。大城大梦,必出大作,大西安中轴线到底应该放在哪里?由西咸新区主办的“新长安大轴线”研讨会上,专家认为,从秦岭出发,途经丰镐二都遗址、昆明池、丝路能源金融贸易区至终点嵯峨山的轴线,可担当大西安中轴线的重任。与西安的唐长安轴线并行,一条80公里长的“新长安大轴线”呼之欲出。
沿着新长安中轴线,该空间方案中“三区”自北向南依次为“能源金贸区”、“统筹资源片区”和“沣镐昆明池片区”。在这条中轴线上有“五星连珠”,就是指的是轴线上五个节点标志:信息时代塔、天空之城、文明之鼎、禹山和豫章塔。
这条新长安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是历史遗址,经过周代镐京、秦、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和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然后步入到今天的西咸中心,也就是沣渭交汇处的能源金融贸易区。西咸新区14公里的轴线成为中国5000年历史的缩影。
“中轴线”是中国城市规划的传统手法,体现了中国的礼制秩序和“中庸之道”的哲学内涵。在研究落实西咸新区现代田园城市规划中,提出了“遵循历史文脉、遵循山水格局、遵循现代规划理念”的原则要求,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新长安大轴线的思路,以期成为关中城市群核心区的发展脊梁。
从山水格局上看,关中地区建都依托特有的地理形势,“因天材,就地利”,“以山为势、以水为脉;依山为障、依水而建”。关中平原“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在我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关中历代都城南依秦岭、北望嵯峨、渭水横贯、八水滋润。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分水岭;渭河横贯东西,是关中的母亲河;它们与嵯峨山所在九嵕山脉一起,历史上就是关中的生态屏障和军事屏障。沣河正南正北走向,入渭口正对着九嵕山脉主峰嵯峨山,山水形胜构成了与渭河交叉的南北轴线。
“新长安大轴线”,从空间上看,它由地处西安城的中轴线挪到地处西安、咸阳之中的中轴线上,也正好处在关中环线和整个关中地区的中轴线上,离中国大地原点也不远,极大提升了大长安关中地标乃至中国地标的意义。
从现代规划理念来看,长安的城市格局一直延续“中轴+方城”的“中”字格局。西安历史上的“中”字格局,是以方正的城墙为“口”,朱雀大街为中轴线。当今提出西咸一体化,启动西咸新区建设,怎样体现出“中”字格局呢?我们沿着道路规划了城墙的意向,绘出了一个“中”字。这个“城墙”,是由带状公园和沿街的连续建筑构成的,通过控制建筑的高度和大体形态,在视觉上模拟出中心区的“城墙”,这个方正的“城墙”加之“新长安中轴线”,就形成了一个大“中”字格局。
历朝历代都城均以渭河或沣河为主轴,在沣渭两河四岸次第展开。这是历史文脉的选择,也是山水格局的选择。未来大长安的轴线应以沣河、渭河交汇处为原点,以秦岭为南缘,以九嵕山为北缘,以渭河为东西轴,以沣河至九嵕山主峰嵯峨山为南北轴。此南北轴向西65公里是咸阳宝鸡市界,向东65公里是西安渭南界,这个范围正好是关中平原最宽的地方,包括西安、咸阳、西咸新区,同时纳入杨凌、富平形成23个城市组团,东西长约130公里,南北宽约80公里,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与已通车的关中大环线范围基本一致。此轴线为“天星大十字”。并命名为“周秦汉唐大轴线”,与巴黎、华盛顿、北京大轴线进行对比,认为其历史意义和城市景观功能更具震撼效果。
“新长安大轴线”的确立是西咸新区规划建设,也是整个大西安规划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个大轴线关系到今天的建设,也影响到今后城市的发展。“新长安大轴线”给未来西安、咸阳的珠联壁合划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西安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树起了龙骨。如果能从中国的文化建设,从世界的大文化格局确立轴线,这个轴线体现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西安的地方文化,还应该体现西安的未来文化,中国的未来文化,和世界的未来文化,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理念。
研究发现,北京中轴线是明永乐皇帝建成的;巴黎大轴线从卢浮宫1510年开工直到1960年前后460年;华盛顿大轴线从1791年规划开始直到1945年二战后建成历经155年。不难发现,一个大轴线是城市的第一景观,引领城市风貌。同时,也不是三五年十年就能建成,而是一个历史范畴。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