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行为是非标准?这种标准是否能够普遍化

2020-08-22 文化 122阅读
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在评价人与自然关系时分别体现为形式不同的评价标准。这主要表现在价值主体、价值体系, 以及行为规范上。在价值主体的界定上, 人类中心主义认为, 价值主体应具有判断是非、衡量善恶的能力。人是意识和理性的唯一产物, 因而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了价值的唯一主体。价值反映了人和满足其需要的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而非人类中心主义把价值划分为工具价值、内在价值、固有价值和生态价值。这些价值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 价值不仅可以体现为客体对人的需要的满足, 而且也可以体现为客体对一切生命的需要的满足。人类不能因为事物没有满足人的需要而否认事物的价值。而价值主体的分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主要表现为, 价值主体是人还是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 人类中心主义认为, 自然是无意识、无理性的客观存在, 并不构成价值主体。而非人类中心主义从多元的价值类型和多元的价值主体出发, 指出自然不仅具有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的工具价值, 而且有相对于生命的需要而言的价值。因而在价值论上, 我们不仅要承认人的价值, 而且要承认自然界的价值。针对人类中心主义单一价值主体的观点, 有学者指出"我们评价任何事物, 总是联系对我们的功用, 实际这只是认识事物的一个方面, 我们还应该从事物本身的象征性、唯美性和文化重要性来评价它们。"可见, 主观能动性和生命活动是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界定价值主体的不同依据。而对价值主体的不同理解是两者分歧的起始点。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