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怎样让互动效果更好

2020-09-18 教育 76阅读
在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的自学、互动、检测三个环节中,互动是最关键、最精彩的环节;也是学生展示自学效果,教师展示风采和水平的最佳时机。在这一环节,学生经过自主学习仍然无法解决的疑难和困惑,将通过集体探究获得解决,对问题的理解会更加准确、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学生的视野将更加开阔,思维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这是一个师生交流思想、生成问题、探究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放飞、精彩纷呈、亮点频闪的过程。更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过程。然而我们现在有的课堂上,互动的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的问题或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有的互动成了胡动。课堂上学生你说我也说,大家一齐说,热闹归热闹,效果却不好。
其四、有的互动缺乏准备。有些学生没有认真地自主学习,对所学内容没有深入的理解就进行互动,,互动时只能带着耳朵听别人侃侃而谈,不仅难置可否,更难以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使互动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其五、有的互动虚假、浮躁,有时学生讨论不久,老师就拍手叫停;有时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扯下去,老师也不引导。互动成了一种摆设,一段过场,一出由师生共同排演的戏,徒具形式,难有实效。
其六、有的互动只谈收获,不谈困惑。互动时没有问题的争论,没有深入的探究,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独立见解,更难以生成有价值的问题。
为了提高互动的效果,我们对互动提出了几个应该遵循的原则:
其一、一个声音原则。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小组讨论时只能有一个同学发言,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有不同意见也要让人把话说完,再进行争论或反驳,不可打断别人的话,更不可和别人抢着说。这样做既不利于明辨是非,也是不懂礼貌,不知尊重他人的不文明表现。二是小组代表发言应该代表小组的意见,而不是个人的见解。
其二、生面孔原则。我们的合作小组是按异质原则组成的。每个小组内都有优等生,也有学困生。优等生在组内往往处于强势地位。讨论时往往是一人发言三人听,小组代表也非他莫属。久而久之这些优等生就成了发言专业户。这种现象压抑了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所以,小组发言不能锁定在少数学生身上,每次活动都应有生面孔出现。
其三、献疑性原则。学生在自学时产生的困惑、发现的问题,大多能在生生互动时得到解决,形成共识。如果让学生大谈收获,各小组往往会把形成的共识复述一遍,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那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而无暇顾及。因此,师生互动时应以谈困惑为主,即把经过小组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或困惑提出来,以求在全班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解决。这样做保证了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用在最需要的地方,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其四、效率性原则。我们的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为此,即使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一些原则,也应该审时度势,灵活运用。比如提倡生面孔原则,是为了照顾小组中的弱势学生,但也应注意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作用,不应该把课堂时间和机会绝对平均给每一个学生。给优秀生多一点时间,不仅有利于优生自身的发展,对学困生也会有启迪和带动作用,从而达到差生趋优、优生更优、整体提高的目的。再比如,我们提倡互动时主要谈困惑,但并非绝对不能谈收获。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学生认为他懂了,实际上并没有真懂;学生认为自己理解了,但他的理解未必正确。尤其是语文等人文学科,注重的就是学生的正确解读,考的就是学生的理解和收获。怎样才能知道学生是真的懂了,有了货真价实的收获呢?办法有二:一是让他谈,只有让他谈,老师才能知道他的理解是否正确。所以,对于重点、难点内容有选择地让学生谈一谈理解是很必要的。二是通过检测的方法了解学生的理解是否正确、全面,对于片面、错误的理解,采用跟进练习的方法予以补救。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互动交流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有效交流互动的基础。如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合理补充等,都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长期进行指导培养,让这些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然反应,学生有了这些好的习惯就为课堂上的积极有效的交流互动奠定了基础。
二、课前的精心预设,是有效互动的前提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的所有行为都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存在就是为了服务学生,而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对课堂的每个环节都要做精心的预设。学生之间会提出什么问题?出现什么样的答案?老师是否能及时的解答处理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出现的任何问题才能得到恰当合理的解决。
三、非预设生成的处理,互动中的精彩瞬间
生成并非都是事先可预设的,非预设性生成信息也是一种资源,它和各种预设性的生成资源共同构成精彩的课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各种非预设性生成信息时,要以积极的态度与科学的策略真诚应对。非预设性生成信息既包含着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可能隐藏着某些数学规律所掩盖的片面认识,所以绝大部分学生是一时无法判断的,此时教师首先要规避盲从,及时的站出做出冷静的判断。你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因为非预设性生成信息留给教师与学生的思考时间很短,同时它又是一种意外生成的信息。为了避免教师的失误,要学会把它作为问题抛给学生,一方面可以为自己赢得思考的时间,另一方面又能推动教学,确保有效的生成。非预设性生成信息产生后,将会作为一种信息被学生所接收,学生会在它与同类知识之间进行对比、联系,从而在认知结构中得到固定、归属。其间需要教师主动进行引导,使学生对它的正确性进行思考,把它重新落实在预设性的生成之中。在非预设生成中展现教师高超的调控艺术和引领的技巧,点燃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努力达成精心预设与非预设生成的平衡,让非预设生成在教师精心预设的基础上和教师高超的调控及引领下绽放精彩。
四、站在学生的角度,实现与学生的互动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实现与学生整体之间的互动,又要注意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一堂好的课,课堂气氛应该是积极活跃的.这就需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有一些学生觉得自己基础不好,上课没信心,这时候可以通过鼓励发言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但在互动过程中,当学生的思想、行为与我们的设计发生了冲突,甚至有了碰撞,教师就不能一味地自顾自走下去,而应该和学生一路同行.
五、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同样道理,不管我们在课前进行多完善的教学设计,一堂课下来总是有点瑕疵的.所以没有一节课是完美无暇,毫无缺点的.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总结经验.
对教师来说,需要不断进行反思.一堂课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得在备课本上记下上课时的心得、体会,或者是在上课时的不足之处,以便日后总结提升.数学教学的意义不只在于让学生听懂、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和研究.这就需要一个互动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水平,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分析、研究的过程,体会分析、研究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致力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就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