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兵伐吴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军事行动,只不过是借着替关羽报仇的名义。
早在公元207年,尚在南阳隐居的诸葛亮就对刘备指出了荆州的战略意义:“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诸葛亮随后更是为他作出了战略规划:占荆州以积蓄国力,再图益州之险峻,待局势有变时,从益州出兵秦川,再令一勇将从荆州出兵取宛城洛阳,两路夹击逼击曹魏。
公元221年四月刘备在成都称帝,三个月后兴兵伐吴,此时距离关羽被害已经超过一年的时间。
因此可以说,兴兵伐吴,非为报仇,而是意在荆州。
自关羽被害后,魏蜀吴三方的力量发生了一些变化,综合对比发现,此时的局势对刘备是最有利的,伐吴是夺回荆州的最佳时机。
虽然吴国斩杀了关羽夺回了荆州,但自身也蒙受了很大损失:东吴原本就不盛产武将,此时黄盖、程普、凌统都已先后病死,荆州的三任都督周瑜、鲁肃、吕蒙也已离世,唯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陆逊,还是在荆州之战前被孙权发掘出来的。
魏国方面,枭雄曹操已死。曹丕之才不及其父,而且登基后立足未稳,加上此前赤壁之战的阴影,曹丕未必敢轻易开战。
反观刘备这边,除了关羽已死,他麾下尚有张飞、黄忠、赵云、马超、魏延等武将,加上智囊诸葛亮的辅助,基本上延续了巅峰时期的阵容。
而且现实的压力,已经逼迫刘备不得不动手。
刘备麾下的武将虽然实力耀眼,但有一处硬伤,即年龄偏大。
此时的刘备年过六旬,张飞年过五旬,黄忠出场时即是老将。
此时的赵云也并非青壮,他的年纪比刘备还要大,剩下两人中,马超要镇守西凉,魏延镇守汉中。
真实的历史中,至始至终,诸葛亮都没有对兴兵伐吴这件事提出过反对意见。
以他的才智,自然可以预见:此时讨伐东吴合乎情理,局势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那么接下来,刘备面对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北伐曹魏,要么隐忍以图后计。
第一条:如果不进攻东吴,孙权自然不会主动归还荆州,那么北伐唯有从蜀道进军,可面对兵多将广的曹魏,刘备心中并无胜算,而且此时吴蜀联盟已经破裂,难免东吴不会在蜀军北伐时再度背后捅刀。
第二条:隐忍待发。此时三国君主,曹丕和孙权都年富力强,唯有刘备年老体衰,留给他的时间已然不多,而且荆州一失,对士气和民心影响颇为严重。若出兵征讨,或胜或败总归有五成的胜算,如果隐忍不发,非但荆州不能夺回,连一成的胜算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