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教育评价与教育政策的制定有何关系?

2022-04-12 教育 72阅读
从宏观上规划教育政策制定的基本过程,这一过程包括政策议题的认定、政策内容的表述、政策方案的选择和政策制定过程的公开等四个方面。
(一)议题的认定。教育政策研究以教育政策问题为起点。教育发展上的问题有很多,当一个教育问题上升到需要教育政策来讨论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是教育政策议题。需要解决的教育政策议题有很多,那么什么问题才能够成为政策议题呢?它受什么因素影响?一是看它影响的时间和空间,二是看问题是否清晰,三是看问题的严重程度,四是看解决问题代价的大小,五是看解决问题的方向性是不是有一个社会认可的价值取向,六是看新的政策能不能把握、调控和评估。
政策议题的认定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认定的形态,一个是认定的过程。从认定形态说,是在确定了问题情境后,再把实质问题理清楚,最后使问题形式化,也就是以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认定的过程说,是从觉察问题到界定问题再到陈述问题。
(二)内容的表述。认定了教育政策议题之后,就要把为解决这个教育政策议题所准备制定的教育政策以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内容的表述要科学,一是要体现政策的权威性。政策无疑要具有权威性,要充分体现政策的原则立场和观点,这有利于政策的执行和起到应有的指导、规范作用。二是要体现政策的通俗平易。政策最终要实施到政策对象上去,因此政策的语言要通俗平易,以利于政策的理解和接受。如果措辞生硬,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就会引发政策接受对象的抵触情绪,阻碍双方的情感交流。
(三)方案的选择。对同一个政策议题可能有多个不同的政策方案,至少有正反两个方面的方案。政策方案制定出来以后,就要对备选方案进行选择。这一选择的过程也是决策过程,仍然需要科学的价值观和理性的思维来进行选择,为了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作出的选择,或者“不惜一切代价”急躁冒进而作出的选择,都是不科学的,是非理性的。
(四)过程的公开。政策的制定不能闭门造车,不能独断专行或者主观臆想,这就要求把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公开。教育政策制定过程的公开是政策民主化的需要。公开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和在颁布实施前公开政策制定的结果,民主地吸纳不同利益阶层、不同专家学者的意见,是政策得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