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能源汽车实现能源供应的主要途径是充电桩充电。受电池技术和充电桩充电功率的限制,新能源汽车目前充电时间较长,使用直流电快速充电,可能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完全充电。充电时间长使得一些用户喜欢坐在车里听歌曲、吹空调等。同时等待充电完成。
因此,对于大多数新能源汽车来说,充电时可以在汽车中使用电力。但是,如果此时使用空调等大功率电器,充电功率将会降低,从而延长充电时间并影响其他车辆的充电。因此,从拥有资源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的用户在充电时不被鼓励使用电力。事实上,充电时,车内用电也会对动力电池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属于锂离子电池。它是一种化学电池,通过化学反应实现充放电。充电时,电池中的锂离子通过电池隔膜从正极移出,并通过电解液嵌入负极,使附近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情况正好相反。
当电池充电和放电时,会产生热量,充电和放电的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就越多。由于车载空调等电器的高功率,电力只能从动力电池中获取。当新能源汽车充电时,电池本身的内部温度逐渐升高。此时,电池必须承担放电的任务,电池内部温度的升高会加速。
动力电池对工作温度有很高的要求。一般来说,0-40℃的温度范围最适合锂电池充电。将电池充电到该温度范围之外将对电池有害。如果电池在高于55℃的环境中以1C的充电速度连续充放电50次以上,电池容量将明显降低,电池寿命将相应缩短。当环境温度超过60℃时,电池将有过热燃烧和爆炸的危险,因为温度上升过快。因此,高温对电池的不利影响很大。
为了避免温度过高对动力电池的不良影响,许多汽车公司都安装了动力电池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及时干预电池温度,防止电池损坏。在充电过程中,特别是使用快速充电时,由于大电流充电,电池本身的温升会加快。如果此时汽车再次使用电器,动力电池的负担将会增加,从而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从电池安全的角度来看,也不建议能源车用户在充电时坐在车里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