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共产主义对苏联造成了哪些影响?

2021-09-15 综合 214阅读

“军事共产主义”是列宁执政时期提出的一项政策,也是苏联的第一种模式。所谓“军事共产主义”,就是通过取消商品货币关系,由国家掌控全部资源,建立一种以“国家分配和计划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关系体系。这种制度对苏联政权的稳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令苏联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晚年的列宁曾经撰写了大量文章,以反思这种政策的错误。那么这种政策到底对苏联造成了哪些影响呢?

其实“军事共产主义”并非是列宁首创的概念,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制度就被很多国家采用。为了满足战争需要,国家实行统制经济,对粮食和重要工业实行垄断,将国家变成了一个大军营,所有生活资源由国家统一分配。列宁等人认为这种体制与共产主义有某些内在的相似性,又正逢苏联陷入国内战争的泥潭,于是,就采用了这种政策。从积极的一面说,“军事共产主义”满足了当时战争所需的一切资源,是支持苏联红军战胜白卫军的重要基础,但是这种政策对苏联的伤害似乎更大。

“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关心的重点是分配,而不是生产,于是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危机,工农业的生产指标严重下滑。1919年,苏联的纺织业几乎完全停顿,其原因在于棉花严重欠收。于是,苏联的纺织工业只能提供4.7%的战前产量。而在粮食产量方面,苏联政府关心的并不是农民能种多少粮食,只关心能收多少。斯大林就在这个时期成为列宁最得力的“征粮官”。原则上,苏联征收的是农民的余粮,但实际上,列宁本人也承认很多时候征收的不只是余粮。如此一来,农民没有种粮的积极性,粮食也不断减产。

在工业方面,这个无产阶级的国家也很惨淡。由于大量工人被征调上前线,很多工厂都只能停产。1919年,苏联的全部高炉熄火,钢铁产量几乎为零。残酷的现实也使无产阶级的数量严重下降,仅为1913年的一半――无产阶级的国家竟然找不到无产阶级了。同样,工人们的工作热情也不高,1920年一名工人的工作量只及战前水平的1/3。许多企业缺勤达工作日的一半。为了改变这种窘境,政府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也就是实行劳动军事化制度。

工农业的惨淡自然会引起经济上的混乱,为了解决财政问题,苏联政府不断发行大额钞票,国内的通货膨胀日益严重。1919年,卢布竟然贬值了3136个百分点,而许多地区更是自行印刷纸币。面对这种惨局,列宁一声令下,取消货币,全国采用实物工资。一夜间,苏联仿佛回到了原始社会。

军事共产主义造成的经济危机也引起了社会的动荡,苏联内部开始不断爆发起义。1921年,苏联国内发生了至少50起农民起义,苏联政府称其为“盗匪活动”,而这频繁的农民暴动更是被称为“小国内战争”。

终于,身负十月革命荣光的喀琅施塔得水兵坐不住了,他们万万没想到想到自己扶植的是这样的布尔什维克,于是他们发动了暴动。这对列宁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他开始认识到了军事共产主义的严重问题。1921年春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决定中止粮食征收制,改行粮食税,苏联的经济模式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史称“农民的布列斯特”。

值得一提的是,军事共产主义仅有的那点积极的影响,似乎也站不住脚。列宁本人就曾在《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中表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遇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比高尔察克、邓尼金或皮尔苏茨基(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的几位主要战争对手)使我们遭到的任何一次失败都严重得多,重大得多,危险得多。”然而,在列宁死后,这种军事共产主义制度又成为了斯大林模式的核心思想。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