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怎么看待中国文人与中国文学

2020-04-27 文化 160阅读
最近,从电视荧屏上看到《收获》副总编马X与德国波恩大学教授顾彬的对话,话题涉及中国文学及当代中国文坛的一些主流作家。顾氏眼光独到,所论切中时弊,发人深省。
顾彬认为,余秋雨知道中国的问题在哪里,但不敢说真话。其文章开头可以,后面不行。顾忌太多,不敢直抒胸臆。
谈到宝贝安妮的作品,顾彬一脸无奈。明确表示:“我不喜欢她的作品。”
马:“宝贝安妮的作品卖点很好。”
顾:“凡是市场叫好的东西,我都不看。”
马:“你这种观点在中国是要受到批评的。”
顾:“这没办法,我一辈子都是精英。”
马:“易中天是一个说书人。于丹说《庄子》、《论语》,归结为两个字:‘和谐’,很肤浅。”
顾:“作家不说心里话,就不可能有优美的语言。”
“中国当代文学离世界距离很远。”
“中国作家写作是为了过好日子。”
“凡是有市场的作品我连看都不看,因为有市场的作品不一定是好作品。”
窃以为,导致平庸作家、平庸作品充斥文坛,与世界文学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主要在于:其一,中国社会对作家及其创作仍然有失宽容,加之对“十年动乱”心存余悸,有些中国文人丧失了固有的高风亮节与民族道义,谨小慎微,不敢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从而使精英作家,精英文化失去社会基础。其二,文人的市场情结使中国文学走进误区。今天,中国作家及其作品无不走向“文化市场”。市场,本是市侩云集,投机取巧的地方,一切市场化,一切向钱看,接踵而至的便是作家的投机取巧,粗制滥造。加上文化领域的几次浩劫,造就了无数浅薄无知的读者,以无知换无知,以庸俗对庸俗,正是这种畸形的供求关系,使得中国文学一直流于平庸,难以跻身世界先进文学行列。
中国文学究竟怎样才能走向世界?首先,社会要更多一些宽容,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者无罪。其次,是作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象司马迁所说的:“破万卷书,行万里路。”深入了解社会生活,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真正做到敢想、敢说、敢为。如此,中国文坛才有可能涌现精英作家,才有可能创造文学精品,中国文学才有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