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深入,绩效管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众多积极引进这一管理体系的公司,往往是乘兴开始,而草草收兵。更多的不仅没有成效,反而搞得企业内部怨声载道,沸沸扬扬,气氛紧张。之所与会出现企业实施绩效管理不太成功甚至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对绩效管理理念存有误解。为此,我们在总结自身咨询实务过程中许多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业内人士对此问题相对成熟的几点共识,总结出以下几点,以期企业能从根本上澄清绩效管理的理念,为企业有效实施绩效管理提供保证。
一、从战略高度诠释绩效管理
把绩效管理简单地作为一种调节组织关系的工具是对绩效管理的低估。从企业战略角度来说,绩效管理系统将员工的职位活动与组织的战略目标联系在一起,通过绩效考核目标的建立,将组织目标分解为个体差距,在此基础上调整和优化企业的资源和管理机制。因此,绩效考核的根本出发点是提升员工能力,激发员工潜能,通过提高员工的个人绩效来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最终实现组织目标。
二、分清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概念
绩效管理是经理和员工持续双向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理和员工就绩效目标达成协议,并以此为导向,进行持续的双向沟通,帮助员工不断提高工作绩效,完成工作目标。而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只是对绩效管理前期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远非绩效管理的全部。如果简单地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就忽略了沟通。而缺乏沟通和共识的绩效管理,往往导致员工和经理之间的认识分歧,进而使绩效管理的后果与初衷背道而驰。
三、准确把握绩效管理的主体
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其他部门的经理、员工只是配合”的观点,是对绩效管理的又一误解。绩效管理的主体是所有的直线经理与员工。人力资源部门在绩效管理实施中主要扮演流程制定者、工作表格的提供者和咨询顾问的角色,而具体实施和推行绩效管理则主要是各直线经理和员工的共同责任。绩效管理的实现需要经理和员工就工作目标达成一致,并在以后工作中不断互相沟通、提升绩效。
四、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
根本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绩效管理体系,任何企业的绩效管理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老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循环往复,周而复始,需要不断修正,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绩效管理的真正魅力正在于此,这种修正、改进和创新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要达到绩效管理的真正目的,必须寻求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随着外部环境和公司内部情况的变化,应该不断地转变决策层、管理层和员工的工作方式,提醒大家关注绩效,使各个层面上的经理和员工通过真诚的沟通共同达成工作目标,提升工作绩效。
五、绩效管理应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而有所不同
我们认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需要引入不同类型的绩效管理体系,避免企业跟风设计,流行关键业绩指标考核就全员KPI
,流行平衡积分卡就全都上BSC
,也因此往往出现“职能部门无法量化考核”的问题,“认真负责的干部评分最低”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结合企业本身特色、岗位的不同来设计,实现分层分类的科学管理。各种调查结果都证明,企业实施正确的绩效管理体系,在企业经营管理指标,如经营效益、客户满意度等等方面均有大幅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利用率也会提高8%以上。
六、绩效管理需要有针对性和持续性的培训作为支持
多数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时,直线经理和员工往往不清楚人力资源部门分发给他们的表格中应规定何种考核指标、为什么制定、依据什么制定、怎样完成、要达到什么结果。无论什么措施,理解了才能执行。所以,培训不可或缺。培训不仅是学习、训练的手段,而且还是实现沟通和达成共识的过程。培训应该贯穿绩效管理的始终,不仅要让经理与员工明白绩效管理的作用和意义,还要使他们认清自己在其中承担的责任、工作的内容与扮演的角色,并掌握一定的实施和参与绩效管理的技巧等。
七、绩效管理需要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措施相配合
“脱离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片面强调绩效管理”是企业实施绩效管理时的一种错误倾向,这会使绩效管理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状况,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科学明确的职位说明书,绩效管理就失去了考评的基础;没有与之配套的薪酬体系、奖惩制度和职业生涯规划,绩效管理的成果就无法得以体现。所以,绩效管理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的有效实施必须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组织结构、职位分析、职位评价及薪酬体系等内容一致,形成有机整体,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管理理念非常重要。陈旧的、僵化的管理理念是企业实施绩效管理中最大的障碍和绊脚石,要想使绩效管理得到有效的实施,必须强调改变管理者的观念,使之适应于新的情况,并注重全员的绩效意识。因此,只有正确理解绩效管理的理念,改变对绩效管理理念的偏见和误解,才能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