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

2020-04-22 时事 125阅读

1、要以人为本,加快农民工等城市边缘人群的城市融入。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殊产物,这一群体已达到2.53亿人。

要进一步推进城市经济尤其是服务业发展,为农民工等群体创造更多就业和提高收入的机会;要持续加强保障房建设,为农民工等群体在城市安家提供基本条件;

要大幅提高农民工社保水平和覆盖面,减少其在城市落户生活的后顾之忧;要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城市财政保障,使其与市民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加速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

2、要统筹城乡,促进城镇和农村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城镇化不能以牺牲“三农”为代价。因此,新型城镇化必然是“以城带乡”的城镇化,要大力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生活水平和生产条件的差距;

要加快推进农村征地制度等相关制度改革,使农民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分享更多收益:要进一步调动农业生产积极性,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确保粮食等农产品供应安全,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要大小并重,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当前许多城市面积急剧扩大,而管理服务水平则相对较低,不少大城市交通拥挤、环境恶化、资源紧缺,而人口仍在不断涌入;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则由于经济实力较弱、公共服务不足而发展迟缓。

4、四要集约节约,在资源能源有效利用的前提下推进城镇建设。我国规模庞大的城镇化既是空前的机遇,也必将伴随资源环境的巨大挑战。

要尽快推进资源能源的价格改革,使其能合理反映资源能源的稀缺程度;要鼓励引导形成循环利用资源、节约使用能源的生活方式和产业体系;要加快节能建筑发展、推动新能源的普及应用,使我国城镇化走上绿色、低碳的健康发展之路。

5、毫无疑问,我国城镇化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也毋庸讳言,我国城镇化还存在着很大不足,但只要我们把握住新型城镇化的方向,采用日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全力推进,相信城镇化一定能给广大民众带来生活的巨变,也给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扩展资料

建设模式

(1)城市旅游化模式:拥有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包括超大型、大型及中型城市,本身就是客源地也是目的地,通过旅游吸引力建设可以提升城市品牌与城市产业空间,特别是休闲发展。

文化休闲街区、休闲商业综合体、RBD、都市休闲聚落、主题公园、创意产业园区等多种形式的休闲业态发展,都能大大促推城镇化率及城市品质。环城游憩带,是新型城镇化最快最好最有效率的区域。

(2)旅游城镇建设模式:对于小型地级市、县级的中心镇、建制镇,带动性相对大中城市较弱,但易于形成鲜明的主题性特征,可以走特色化的旅游城镇化之路,这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镇化模式。

拥有4A、5A景区以上旅游吸引核的城镇,可以作为景区的集散中心来打造,形成旅游城镇化顺理成章。对于一些没有这么强劲的吸引核的小城镇可以依托气候、景色、地质、民俗文化等资源,通过泛旅游产业的整合,形成特色城镇,实现创新升级。

(3)旅游综合体模式:这是一种旅游引导的就地城镇化,是一种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非建制城镇化模式:基于我国休闲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以旅游休闲为基础导向,以相关产业为支撑,以休闲地产、商业配套为延伸的区域综合开发模式,已经成为广大适宜区域实施“就地城镇化”的主流模式之一。

(4)旅游新农村社区模式:这也是旅游引导的就地城镇化的模式之一。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以农旅产业链打造为核心,以乡村休闲度假功能为主导,以乡村休闲业态为特色;

以乡村商业休闲地产为支撑,以田园乡居生活为目标,通过土地整合、城市基础设施引入、文化特色的呈现、农民就业的解决,进行城中村,大城市郊区,以及独立村的改造升级,向旅游综合社区发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新型城镇化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