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是意音文字,西方是拼音文字

2022-08-21 文化 113阅读
在远古时代,先民为了交流的需要,创造了语言和文字。文字在发展早期都是图画形式的形意文字(可以“望文生义”,又称表意文字)。例如仓颉造字。他是按照万事万物的特征造出许多象形字。发展到后来,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表达的意思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文字越来越发展为抽象性更强的符号系统。在西方,形意文字演化为记录语音的表音文字。在中国,则演化为一种图形符号,既代表语素,又代表音节的意音文字系统——汉字。
在非正式的场合,意音文字往往被称为表意文字或象形文字,但这只是一种比喻或形象的说法,严格说来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这种说法使人误以为意音文字只和表形表意有关系,和语音没有关系。事实上,意音文字和所有完整记录语言的文字一样,也必须完整地记录语言的读音。
中国文字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大阶段。从甲骨文字到西周铭文是一个阶段,属于上古文字,以图形、会意为基础;周宣王以后的籀文到秦小篆是第二个阶段,以转注、形声为主,对物理世界的形态的依赖大大减弱,抽象性更强,秦汉时代的隶书以下是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已经少有新文字的创造,更多是对字的写法(笔法与结构)的关注。大体说来,从隶书到今天使用的现代中文字形体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属于同一个辨识系统。
西方的表音文字(拼音文字)只要会说就会写,国民识字率很高。而汉字独立于拼音之外,笔画繁难,就连许多饱学之士都会发出“汉字至难”的感慨。对于汉字的反思到五四时期更达到了一个高潮,鲁迅甚至发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呐喊。当然鲁迅这么讲有些极端,就像他在《狂人日记》中极端地说“仁义道德”后面只有两个字“吃人”一样。汉字并非一无是处,它也可以作为表意文字来使用。中国这么大,各地发音不同,但写下来,意思都相同。甚至语言完全不同的日本、朝鲜在古时候也主要是用汉字做书面表达。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人类早期发展原理上基本一致的象形文字在中国演进为意音文字,而在西方演进为拼音文字?我这里提出一个生活和生产方式导致如此变异的假说。
中华文明生产方式的主流是农耕文明。这种生活和生产方式的特点是周边环境相对稳定,图形符号在人们脑子中的形象比较固定。人际交往主要是近距离的熟人社会交往。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出发,人们对于田地丈量有更加迫切的需求。因此早期的象形文字进一步演进为一种既代表语素、又代表音节,但是侧重于图形的符号系统——汉字。作为例证,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思维的特点是长于形象思维、整体思维、比喻、直觉,短于逻辑思维、分析。象阴阳五行学说及对应的人体五脏的相生相克关系、中医的望闻问切、观人之象乃至相术。“意象名词丰富但抽象名词缺乏”。“周代所有的古哲学家中,只有墨子和韩非子的风格接近有力的论证风格。孟子毫无疑问是伟大的诡辩家,然而他也只是对‘利’、‘义’等大而又泛的词感兴趣。其他哲学家,如庄子、列子、淮南子,只对漂亮的比喻感兴趣”(注2)。
而西方文明的基础,源自于地中海沿岸古希腊城邦国家之间借助于航海的贸易文明(注1)。航海的周边环境相对农耕的周边环境变化大,图形符号在人们脑子中的形象不易固定。人际交往的很大一部分是远距离的陌生人之间交往。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出发,以航海为基础的贸易文明更加需要船与船之间、船与岸之间的远距离喊话,对于以声音为基础的人际交流有更加迫切的需求。因此早期的象形文字进一步演进为侧重于语音的表音文字。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