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2020-05-26 教育 103阅读
一、当代大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上所应具备的意识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建设者。而我国未来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创造群体将是今天的青年大学生。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必须从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到主人翁的高度,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教育贯穿到平时的学习、生活及活动中去,平时注意培养自身如下几方面的意识:
(一)民本意识。重视培养自身的“亲民、爱民、为民”意识,努力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二)民主法制意识。平时多看多听多想,培养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和体现民意、保障民权的观念和素质,培养依法办事、遵守法律的观念和素质。
(三)公平正义意识。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观念,公道正直地为人处世,维护社会公义。
(四)诚信友爱意识。养成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与人融洽相处的良好品德。
(五)自律清廉意识。要培养大学生中先进分子的廉洁意识,为我们的国家造就出具有清廉之风的新一代后备力量。
(六)生态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观念,形成正确的生态责任感和义务感,关心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生态后果,选择对子孙万代有益的价值取向。
二、当代大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上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思想观念淡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有些学生思想上不关心政治,在他们的思想上认为“政治可有可无,唯有金钱是真的”,对政治理论学习缺乏热情,没有兴趣,感到厌倦、没有动力;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志向。
(二)人际关系不和谐。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事业的成功和发展。因此,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同学与社会人之间都应建立一个健康向上、互帮互爱,彼此尊重的和谐氛围。这对于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工作的开展大有益处。现实生活中有些大学生不是这样。因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娇生惯养的,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坐享其成。同学之间因一些小事争吵不休,互不相让,没有涵养;有时大打出手,甚至走向极端、闹出严重后果、触犯法律;看到对方取得的成绩不是羡慕而是嫉妒,不是赞扬而是贬低,不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而是以消极的心态面对;相互之间不是以尊敬的方式对待而是以鄙视的方式、仇视的方式对待。 (三)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缺乏合作精神。
个人主义思想在部分大学生身上表现比较突出,比如强调个人奋斗、个人实现、个人价值,使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社会的发展目标脱节;强调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而忽视他人、集体和国家利益。在人与人的关系或人际关系上,部分大学生中也出现了不和谐因素,过分强调了竞争、排斥,甚至你争我夺,忽视了合作,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在个性全面发展方面也存在不和谐因素。重视科学技术教育轻视人文素质教育、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现象在一些高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从而导致学生身心未能全面发展,甚至出现畸形发展。对班级体活动表现出懈怠、消沉、无兴趣,没有集体主义荣誉感。
三、解决方案
(一)健康的心理
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为祖国为人民争做一个有作为的人,珍惜大好时光,自觉刻苦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面对错综复杂的校园生活,大学生能否迅速地对新情况作出正确反应,能否运用正确推理有效地解决问题,能否协调好学习和生活、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关键就在于其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而健康的心理则表现为,当遭遇挫折时,仍能以乐观开朗,朝气蓬勃的姿态去面对;当取得成功时,不会因自身的狂喜而不顾及旁人的感受;不会放任情绪随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大起大落。当一个人以此种形态呈现在别人眼前时,其来自自身修养的人格魅力将无可掩盖。
(二)加强人际交往
交往是一门学问,更始一门艺术。处理好人际关系需要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正确运用语言艺术和非语言艺术,寻找共同话题。培养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诚实守信,谦虚谨慎,热情助人,尊重理解宽容他人。诚实守信人际交往才能长久。谦虚常常使人看到自己的不足与别人的长处,从而取长补短,不断完善。热情给人以温暖,能促进人与人的交往,增强人际吸引。救人与危难时,助人与困难中。“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学会欣赏别人。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