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所有朝代的地图比如宋朝地图是怎么画的?以前也没有卫星他们怎么知道宋朝中国地图是什么样子?

2020-05-26 综合 272阅读

中国的地图出现很早的!

中国有关地图起源的文献中最早的记载是夏禹铸九鼎的传说。鼎上铸有用来表示各地奇异事物的图像。这种有山、有水、有道路的地理图画,不仅是为渔猎、旅行提供方便,也被认为是地图志的雏形。《左传》记有:“运方图物,贡金九枚。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入山林不逢不吝,魑魅魍魉,缅莫能逢之”。公元前11世纪,周公为洛阳建都选址时,曾绘制了洛邑一带的地图。周代地图在生产、军事、土地管理方面应用比较广泛。《周礼》中记载有九州地图、天下土地之图、兆域图、金玉锡石之图等。1978年在河北省平山县发掘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山王墓的“兆域图”,证实了周礼记载的历史事实。中山王墓的兆域图是一个长94厘米、宽48厘米的长方形铜版。上有金银镶嵌的线划、符号和数字,表示墓地建筑工程的平面图。它反映当时的地图已有了比例尺和抽象符号的概念,并已从模型地图向平面地图过渡。

春秋战国时代战争频繁,地图成为军事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管子?地图篇》不仅精辟地阐述了地图的重要性,而且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地图的内容,以及地形、地物的表示方法较前又有所进步。当时构筑城池,兴修水利,开凿运河、灌渠等的需要,促进了测量技术和数学方法的发展,地图绘制开始建立在实地丈量的基础上。《周髀算经》记载:“凡为此图,以丈为尺,以尺为寸,以寸为分。分一千里凡用缯方八尺一寸;今用缯方四尺五分,分为二千里。”《战国策?赵策》中记有“臣窍以天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说明当时的地图不仅明确了按比例缩小的法则,而且主要用缯(丝织品)制图,形成中国古代地图的东方特色。

《战国策?燕策》中关于荆轲刺秦王,“图穷而匕首见”的记述,表明秦代地图在政治上象征着国家领土和主权。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推翻秦朝,萧何先入咸阳“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可见秦汉两代都很重视地图,把它用作统治的工具。此时地图的品种逐渐增加,按其内容,已有类似于行政区划图、军阵图、、域外地理图等各种专用地图。

中国西晋时的地图学家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古代测绘地图的理论、体例和他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制图必须遵守的几项原则──“”。同时他在门客京相的协助下,编制了《禹贡地域图》和《地形方丈图》。前者具有历史沿革地图的性质,后者则是计里画方的实验样品,即将缯八十匹的中国全图缩编为方丈挂图。裴秀倡导的计里画方的方法,长期为中国古代编制地图所遵循,并且影响远及朝鲜和日本。唐、宋两代,地图曾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和行政管理、外交和军事活动的各个方面,官府制图事业盛极一时,但大都因循抄袭,科学上无所建树。惟唐代的独创一格,他编制的《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图》开创了边疆险要地图的先例。他运用朱、墨二色绘图的传统技法,表示地图内容的历史沿革。他的另一杰作《海内华夷图》流传达500年之久。广三丈,纵三丈三尺的原图虽没有流传下来,但西安碑林中仍保存有1136年上石的禹迹图(图4a[禹迹图(a)和华夷图(b)〔局部〕])和《华夷图》(图4b[禹迹图(a)和华夷图(b)〔局部〕])的石刻。碑上刻有“唐贾魏公图所载,凡数百余国,今取其著闻者载之”的文字。可以看出《华夷图》渊源于贾图。西安碑林这两幅石刻地图,不仅是保存下来的反映裴秀以来计里画方的地图实物,反映了宋代已能对长江、黄河水系精确测绘,已具有对边疆邻邦的丰富地理知识;而且两图刻于同一石块的正反两面,彼此上下颠倒,可用于拓印。以后又不断涌现优秀的地图作品。如宋代的税安礼编有《地理指掌图》;元代的经过10年游历考证,汇编了长宽各七尺的《舆地图》,成为明、清两代地图的范本;明代的又以《舆地图》为基础增补改编成《广舆图》。1541~1579年间《广舆图》增订刊印七次,1799年还重刊一次。自明嘉靖至清初的地图,大多数与《广舆图》有关。著名的陈祖绶的《显皇职方地图》和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都是以《广舆图》为基础编制的。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