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鉴定细菌的染色方法,利用细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用以区分G+和G-。染色步骤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G+细胞壁中的肽聚糖厚且被乙醇处理后变性,通透性下降。所以无法被复染,镜检下呈现蓝紫色;而G-则会被脱色,最终被番红染成红色。
其在细菌鉴定上的意义在于将细菌分为G+和G-,在鉴定过程中利于将细菌所属范围缩小。
【具体步骤】:
革兰氏染色法,细菌先经结晶紫染至蓝色,G阳性细胞壁肽聚糖层数多,且肽聚糖为空间网状结构,再经乙醇脱水,结构更致密,染料复合物不易漏出,故此仍为蓝色,而G阴性,细胞壁脂类含量多,肽聚糖层数少,且为平面网状结构,易被乙醇溶解,使细胞壁通透性增高,结合染料复合物易脱去,细胞被脱为无色,再经复红染至红色。
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的结构和成分间的显著差别不仅反映在染色上,更反映在一系列形态、构造、化学组分、生理生化和致病性等的差别上,从而对生命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