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摄影朋友个问题,aps-c的单反真的可以赚长焦吗?一个全画幅镜头用在aps-c的单反上,是不是

2020-09-04 社会 110阅读
一般说来,我们说aps-c赚不赚长焦,必须要设立一个前提,我们先假设拍摄者站在同一个地点,用同一个焦距的镜头拍同一个物体,如果两台相机一台是aps-c一台是全幅,它们的处理器相同,处理算法相同,iso光圈快门等等都相同,仅仅是cmos尺寸不同,那么aps-c赚长焦吗?答案是完全取决于像素密度。如果aps-c与全幅的像素密度一样,那么aps-c所拍的画面就正好等同于全幅所拍画面的那40%同aps-c所拍一模一样的部分。这时候aps-c是完全谈不上赚长焦的,反而全幅可以自由裁剪,等于增大了构图的灵活性。
但是以上是理想情况。
大多数情况下,全幅像素密度都远不如同一代的aps-c,甚至连上一代的aps-c都远不如。这时候会怎么样呢?其实问题就划归为了“同一个画面,究竟是高像素占优势,还是低像素占优势”的问题。5d2和50d具有相同的处理器,所以这里拿5d2和50d做例子比较。5d2是2100万像素,50d是1500万像素。如果拿5d2和50d站在同一个地点,用同一个焦距的镜头拍同一个物体,那么50d所拍画面的那部分如果在5d2中裁剪出来,就只有840万像素左右。那么是5d2的这840万像素所表现的画质更好呢?还是50d的1500万像素好?要视环境与所用iso来定。一般情况下,一定是50d的1500万像素好,无论你是将那840万插值成1500万比较还是将那1500万缩减成840万比较。但是如果用40d的1000万像素与5d2的840万像素比,就难说了,因为处理器不是一代的,降噪优化算法也不一样。
佳能的1d系列一直不用全幅,个人认为赚长焦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很多人说那是因为全幅的反光板快门大,机械设计不容易达到连拍要求。其实不是的。胶片时代佳能就能设计出连拍速度差不多的机器了,现在怎么可能设计不出来呢?处理器也不是瓶颈,cmos大了,只要像素一样,处理器的负担反而更轻,因为降噪难度减小了。所以佳能在1d系列始终坚持不全幅,相信主要原因还是方便记者们的长焦端吧。
另外,在拍微距的时候,个人觉得aps-c比全副更有优势。除了前述的理由外,aps-c还具有景深和工作距离的优势。要讲清楚这个道理,我们重新做个假设。这次我们假设有个虫子是矩形的,大小正好等于50d的cmos那么大。我们用的微距镜头放大比率是1:1。我们用5d2和50d都在最近对焦距离拍这个虫子,50d得到的画面100%都是这个虫子,有1500万像素,5d2的画面中间的40%是这个虫子,840万像素。究竟这两个哪个更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是一般情况下,还是50d的这1500万更好。现在假设我们的目标变了,我们也想用50d把这个虫子拍的只有840万像素。那怎么办?很简单,往后退呗。假设我们后退一段距离以后用50d拍了一张,其中虫子占了840万像素。那这虫子在50d的这张照片中与5d2的那张照片中会有什么不同吗?很简单啊,虫子在50d这张照片中具有更大的景深!!当然了,这时候在50d这张照片中的840万像素的虫子画质上肯定是比不上5d2那张照片中的840万像素的虫子了。那如果我们再拿着50d靠近点呢?假设我们又靠近了点,把虫子拍成了1000万像素的,并且发现这1000万像素的虫子与5d2中的840万像素插值到1000万像素之后的虫子具有一样的画质(记住是假设),那么这时候,50d这张照片因为具有更大的景深,所以一般说来更符合微距摄影的要求。并且工作距离远了,用光也更方便,也不那么容易惊动被摄物体了。
但是全幅也有自己的优势。在拍人物的时侯,往往我们追求虚化。如果全幅与aps-c用同样的镜头,那么要得到同样的构图,全幅必须站的更近。这时候,全幅的景深必然就比非全副浅了,于是虚化更完美。而且一般说来全幅还有更高的像素,更低的像素密度,于是在其它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必然画质更好。其它全幅的优势还包括高感,做工,取景器的宽大明亮等等。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