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罗马帝国的首都

2020-05-17 综合 287阅读

君士坦丁堡

(古希腊语: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η;拉丁语:Constantinopolis;奥斯曼土耳其语:قسطنطینیه;现代土耳其语:İstanbul)又译康斯坦丁堡,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旧名,现在则指伊斯坦布尔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的地区。

它曾经是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拉丁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拜占庭建立新都,命名为新罗马(拉丁语:Nova Roma;希腊语:Νέα Ρώμη),但该城普遍被以建立者之名称作君士坦丁堡。在公元12世纪时,君士坦丁堡是全欧洲规模最大且最为繁华的城市。

后来拜占庭帝国逐渐衰落,领土范围也缩减到君士坦丁堡及其周边地区。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陷,此后成为奥斯曼帝国的新首都,再次繁荣起来。

西方学者们习惯上将基督教治下(330年至1453年)的该城称作君士坦丁堡,而将此后伊斯兰教治下的城市称作伊斯坦布尔。如今,君士坦丁堡之名仍然被东正教沿用,教众们将君士坦丁堡教会的领袖,亦是整个东正教会名义上地位最高的领袖称作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

君士坦丁堡亦以其宏伟的建筑而闻名。著名的建筑包括圣索菲亚大教堂、君士坦丁堡大皇宫、君士坦丁堡竞技场和黄金城门,大道与广场在其间星罗棋布。在1204年和1453年两次被劫掠之前,君士坦丁堡还保存着为数众多的艺术和文学作品。

在被奥斯曼帝国攻克之时,该城已经逐渐破败,但在此后得到了迅速的复兴与发展,并于17世纪中叶再次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

扩展资料:

一、城市特色

根据《罗马帝国衰亡史》作者爱德华·吉本的统计,君士坦丁堡城里有2座剧场,4座巴西利卡(公众集会大厅),8个豪华的公众浴池,153个私人浴池,52道沿街柱廊,5座粮仓,8条高架水渠,14座教堂,14座宫殿和4388座贵族宅邸。

新罗马城的设计完全仿照罗马,分为14个区。在城里也可以找到同罗马一样的七座山丘,不过明显可见的山丘只有6座,第七座坐落在城市南部的缓坡上,需要极高的想象力才能分辨出来。城中有一条流向马尔马拉海的小河,名为利科斯河,被附会为新的台伯河。

几条高架引水渠从30公里外的色雷斯平原引来活水,供应城中日常生活所需。

二、城市管理和日常生活

君士坦丁堡市民的职业通常由祖辈传承,毫无变动。法律规定同行者才能互相通婚。

此外,政府严密控制了一切生产活动——皇帝委任的官员(城市总监)可以任意走进一家店铺搜查其帐簿与营业状况,并设立了多种行会以便于管理。

里奥六世(智者)编写了《总监便览》:“君士坦丁堡的工人组织有城市总监作为首领。凡新会员加入、职员推选、各行会关系、团体生活,实际上都被城市总监掌握并由其决定。

城市总监处于政府与行会之间,在大多数场合下还站在行会、外侨之间,审判并处罚一切违法行为。”本书规定了工人的工资、每一种商品出售的日期与地点以及售价,制造者不得直接采购甚至选择其所需原料,存货质量甚至数量还有规定。

制造者所属行会组织负责在运入城市的原料中选择本行业所需者。制造者仅需付出总成本中他所占的那一部分,并在收获时领取组织分配给他的部分。行会成员的增加受到严格限制,雇主无权支配他与工人所订的契约,甚至无权决定学徒人数。

三、对君士坦丁堡的入侵

自君士坦丁堡建立以来,其军事、经济的重要价值一直受到不少民族的虎视眈眈。比如是一直与帝国抗衡的波斯人,波斯人数次围攻过城市,但被坚厚的城墙和强大的拜占庭海军所挫败。

其后在阿拉伯半岛兴起的阿拉伯人进攻拜占庭帝国,以二千五百六十艘战船围攻,阿拉伯舰队又遭到拜占庭海军用希腊火全歼,二千五百六十艘战船剩下五艘逃回;基辅人围攻城市,又被希腊火烧毁海军,遭到严重挫败。

君士坦丁堡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被占领并遭到洗劫,成为拉丁帝国的首都,1261年由米海尔八世帕拉奥洛古斯率领尼西亚帝国军队收复,成为重建的东罗马帝国首都。

随着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君士坦丁堡于1453年5月29日被“征服者”奥斯曼土耳其的穆罕默德二世炮轰并遭到攻陷,开始由奥斯曼帝国管治,成为其首都。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1923年将首都迁往现在的安卡拉。1930年,该城被正式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拜占庭帝国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