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时间提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支柱产业

2020-09-13 财经 221阅读
伴随着住房制度市场化的改革进程,房地产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思路也在中央层面逐步确立。2003年,房地产业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地位正式被确认。尽管若干年后,由于房价的不断飙升,房地产是否应该继续作为支柱产业存在的话题被广泛讨论,但不可否认的是,房地产业在那一段时期获得了迅猛发展,并由早期的“野蛮生长”逐步走向精细化,注重品牌化经营的房企开始占据市场主流。
北戴河会议
1996年,全国住房制度改革进入到关键阶段,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多个场合表示,要把住房建设作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消费热点。在此背景下,当年10月,国家体改委、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及中国房协等单位商定,以中房集团发展研究所为主,成立了《住宅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研究》课题组。
1997年,国家经济出现通货紧缩,亚洲金融危机也在那一年爆发,经济形势可谓内忧外患。因此,中央提出要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生产,而房地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较大,产业关联度高,最有希望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1997年夏天,课题组在北戴河召开了一个研讨会,这个当时并未引起社会关注的小型会议,却成为日后房地产业被列为国家支柱产业的前奏。
当时担任中国房地产开发总公司总经理的孟晓苏是课题组组长。据他回忆,那时房地产业还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所以在这之前都没有召开过研究房地产的会,那次会议也没有提房地产业,只是说“住房建设”。在会上,专家们正式提出把住宅建设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之后,课题组又在北京和广州开了两次会,最终形成了一个报告提交给建设部。后来,孟晓苏也在多次相关会议上呼吁,房地产应成为国家支柱产业。
政策推动
扶植房地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需要政策的推动,而王石在其中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1997年朱镕基到深圳视察,点名找王石做相关的企业汇报。王石在那次会上坦陈当时阻碍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掣肘:住宅中商品房比重仅占30%,60%以上都是各级政府的福利房;房地产属资金密集型企业,但目前受额度限制融资困难;信贷按揭在国外住宅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而我们的额度管理限制太死。他同时表示:在现有的制度下,房地产难以成为支柱产业。朱镕基听了他的发言后直接问道:“如果取消福利分房,房地产行业能成为支柱产业吗?”当时王石的回答是,如果不开放消费信贷,两年内不行。朱镕基当时就表示,两年内一定要把住宅行业做成支柱产业。在后来的一段时间内,王石还成为朱镕基的房地产顾问。
不久之后,王石改善房地产市场政策环境的期望成为现实。199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加大住房信贷投入支持住房建设与消费的通知》,这是住房改革后第一个明确支持房地产发展的金融政策。随后,福利分房政策宣布寿终正寝。而第二年下发的《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对个人住房贷款取消限制,并规定了个人住房贷款执行优惠利率,真正激活了房地产的买方市场。
在其后的几年间,房地产市场进入迅猛发展的阶段。资料显示,1998年以来的几年内,房地产业每年直接和间接拉动经济增长约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一些早期就试水地产开发的企业逐渐形成品牌效应,并开始了优化行业秩序的自觉行动。1999年,深圳万科集团、北京万通地产、河南建业集团等一批在当时声名鹊起的地产企业联合发起成立了全国房地产策略联盟。
“支柱”之争
2003年,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18号文件”),正式明确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在随后召开的全国房地产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更是强调,房地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与此同时,由于各地房价不断高涨,“房产泡沫论”不断出现,而受宏观调控和宏观经济变化的影响,在后来的几年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均有所下降。业内开始有人质疑房地产业是否应该继续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中,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的一篇名为《宏观调控:重点调整过剩流动性的流向》的报告指出,国内不断增大的流动性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领域,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建议政府大幅度调整房地产发展政策,放弃房地产支柱地位,彻底改变房地产依赖型的经济模式。
对于类似观点,孟晓苏的看法是:“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是在经济发展中形成的。房地产业出现的一些问题是一个综合的反映,并不是由于这个产业过度发展了。”事实上,在之后中央层面的工作报告中,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说法仍多次被提及。多年前,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的杨红旭就认为:“房地产的支柱产业地位至少还将持续20年左右。这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国民经济和人均收入快速增长的必然要求。”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